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8期).docx

  • 0
  • 0
  • 约1.33千字
  • 约 5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8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作者:林峰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第08期 摘要:审计自其产生以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中外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件频繁爆发,许多国际、国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扫地、损失渗重、甚至倒闭,特别是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且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社会公众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机构及其人员不断陷入诉讼案件中,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审计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很有价值。 关键词: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防范 审计人员 1 审计风险研究现状概述 我国自1980年恢复审计制度以来,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①对审计风险认识的初期阶段(1980-1991年)。在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其主要任务是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且也顺利地渡过了谋生存的第一关。 ②对审计风险的初步认识阶段(1992-1995年)。在这一阶段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律文件,这不但标志着对审计风险认识的加深,更为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提供了初步的依据。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开始由职业内部转为职业内部和外部。 ③审计风险研究的縱深发展阶段(1996-现在)。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性质、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借助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加之有效的定性分析,已能比较合理的控制审计风险。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比我国审计理论研究至今仍不成熟,特别是对于审计风险及控制的研究。在各类关于审计的书籍中论述审计风险的篇幅很有限,很多都是把它作为某章的一节简单介绍,很难对其有深入的了解。现有的关于审计风险的认识散见于各审计杂志和刊物,并且仅限于定性,多数呈现出就风险论风险的局面。因此,深入研究审计风险,特别是对于审计风险的定量分析以及控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审计风险的成因 2.1 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2.1.1 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法律赋予审计部门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责任的扩展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越发展,国家、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就越高,审计对象从受托的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管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经营活动;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演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从检查账表的正确性扩展到证明被审查的经营活动是否有重大舞弊行为,是否有重大损失浪费问题等。审计承担的责任越多,审计风险就越大。 2.1.2 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大量外资引入,民营、联营、个体等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类型繁杂、交易工具多变,承包、租赁、收购、兼并、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新问题不断出现,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的经济活动及载体。而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