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中的公平性思考-《求知导刊》(2014年8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高校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中的公平性思考-《求知导刊》(2014年8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高校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中的公平性思考 作者:张延宾 来源:《求知导刊》2014年第08期 摘 要:高校经济困难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进行认定是高校资助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过程。高校困难生认定如何做到既保护学生尊严,又保障其认定过程公平,是每一个资助工作者都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困难生;认定;公平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指出:“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界定,规范了困难生的认定程序。与此同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国奖奖助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不仅提高了资助比例,也提高了资助水平。 一、困难生认定的基本界定 根据《意见》规定,困难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认定标准可设置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等2~3档。[1]但是对困难生的档次则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界定:“有能力支付教育费用,但发生暂时性困难的为一般困难生;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是贫困生,而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则是特困生。”[2] 困难生认定的程序一般为:学生提出申请——班级或年级评议——学院评定——学校资助部门认定,经过层层审核与把关,最终确定贫困生名单。[3] 二、困难生认定中影响公平性的因素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各高校都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困难生认定规章制度。由于困难生的认定涉及学生所获得的资助,在实际认定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有失公平的问题,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申请材料弄虚作假 在高校认定为困难生不仅可以享受到各种有偿或无偿资助的资格,也可以享受到许多其他实在的好处。又由于学校对申请困难生的学生家庭情况无法做到一一调查核实,这就使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想尽各种办法利用生源地相关部门对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管理的疏漏或利用家庭所具有···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