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财富观的特征及其悖论-《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4期).docx

  • 0
  • 0
  • 约5.02千字
  • 约 78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资本主义财富观的特征及其悖论-《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7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资本主义财富观的特征及其悖论 作者:汪璐 来源:《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04期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危机这个现实问题出发,展开了对资本主义财富观的批判。以交换价值为根本的财富观忽视了自然财富的存在,只去追求无限的物质财富,“越多越好”、“人无我有”等原则成为了社会的真理,人们甚至将人生价值也定位在金钱的数量上。这种物质财富观产生了种种悖论: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增长的不相称、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疏离、物质财富增加与精神痛苦加剧的矛盾、现代化贫乏的出现、财富创造与创造性遗失共存等等,这种金钱主导的财富观最终将导致人与自然的、全球性的危机。 [关键词]资本主义 财富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交换价值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6)04-0005-08 财富观是人生观的核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倾向,还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发展状态。当今世界受资本主义金钱至上、利益最大化、无限占有等财富观的影响,人们往往忽视了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在这种财富观的支配下,人类生活行为也出现了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危机。理清资本主义财富观的特征及其悖论,有助于我们思考自身的发展状态,克服资本主义财富观的弊端,从而树立起正确、合理的社会主义财富观,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梦的实现。 一、 资本主义财富观的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催生出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财富观,这种异化的财富观扭曲了财富的本质,进而使人生观发生错位,最终人和自然在资本面前都纷纷失语。 (一)交换价值的财富本质观,滋生了生态资本化 将财富的本质定位到交换价值上,即将一切财富都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并将交换作为最终结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受市场价值主导的社会。在计算与核算原则的控制下,人们将财富直接等同于交换价值,任何东西都是可以交换的,真正的价值被交换价值所取代,交换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成了生产和生活的共同目标。 这种财富本质观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的生产目的指向了利润,利润成了经济活动的唯一尺度和最终目标。正如蕾切尔·卡逊所说的:“当今世界崇拜速度和数量,崇拜快捷地赚取利润” [1 ]。 另一表现就是人们误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价格来表示。高兹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仅生产被商品交换所支配,社会、教育、劳动、消费等等也都被纳入到了价格体系之中。将交换价值等同于财富的观念已从生产领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游离于商品线索之外,就连和我们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也不例外。然而自然资源真的就可以单纯地价格化吗?福斯特指出,即便在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里,自然也不可能被碎片化而纳入到价格体系中,自然不能用“成本—效益”这个模式来分析。舒马特早在《小的就是美的》一书中,就批判了将自然环境的分析纳入到成本效益中的做法,认为这种行为的最糟糕之处就是“自以为一切事物都有价格,或者说,金钱是所有价值的最高体现” [2 ]。 (二)多多益善的占有观,放大人类的物质欲望 多多益善的占有观,即忽略财富获取方式正当与否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将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视为更有益于自身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突破了知足常乐、朴素简约的人生观,“越多越好”的原则已经成了日常支配性的意识形态。 在此影响下,人们在对数量的追求中消解着自我限制。因为没有最大的数字,没有“足够大”、“足够多”的概念,人的欲望便无限膨胀起来。高兹用经济理性来描述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坚持的是“越多越好”的原则。“量化的标准从根本上承认没有自我限制的原则,‘足够的’、‘太多了’之类观念同样也与资本主义不相容……不存在企业挣钱太多、工人太能生产这样的说法。通过数字核算,经济理性也因此消除了允许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已做的和要做的事情感到满足的标准。” [3 ]莱斯也指出,资本主义的标准就是量的标准。这种占有观已经异化了人的生存方式,正如弗洛姆在《占有还是生存?》一书中所说的,人们已經从“存在”的生存方式堕落到“占有”的生存状态。生活变成了一个追求金钱、权力和荣誉的场所,越来越多的人将毫无批判地接受“占有”这一的生活方式,并将其视为唯一的合理的存在 [4 ];人们强调的是更多地占有金钱,甚至是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 “多多益善”的占有观不仅突破了数量的限制,还衍生出了金钱化的人生定位。对更多私有财富的追求使得财富已从手段转变为人生的目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从两个层面对个人进行定位的:一是使个人将获取金钱当做工作的唯一目的;二是将成功的客观标准设定为所挣钱的数量和积累的财富的多少,成功已无关乎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也不再是一种自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