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生理身体认知的教育遗产及对学校武术教学的启示-《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2期).docx

  • 0
  • 0
  • 约3.33千字
  • 约 35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武术生理身体认知的教育遗产及对学校武术教学的启示-《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武术生理身体认知的教育遗产及对学校武术教学的启示 作者:段丽梅 戴国斌 韩红雨 刘佳丽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2期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归纳及演绎法,对传统武术实践教育经验分析认为:传统武术传承的是以身体认知(认知生理身体就是对其结构与功能的认知)为导向,由术及道具有层次化的教育实践。武术身体认知学习主要分为“形熟”“艺精”与“道合”3个阶段,每阶段各有主要的身体教育内容,亦有贯穿每个阶段递进深化的教育内容。“由术及道层次化的身体认知”教育遗产经验研究不但是对武术文化自觉的响应,更给予当前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学校武术教育实现由记动作到认知身体结构与功能的教育转向,真正回归武术传承的实质。 关键词:学校武术;身体认知;层次化;传承遗产;传统武术;教育遗产;武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G 85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122-06 文献标志码:A 1.当前学校武术“套路接龙”为主的教学现状与发展瓶颈 自20世纪初武术被列为“学校体育课程”以来,受到国家各届领导人重视,并得到教学内容、学时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近些年学校武术教学进行了各种改革与探索,有“淡化套路、突出技击”“优化套路”“打练结合”等转变理念的呼吁,也有对于拆招喂招、攻防体用等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及段位层次化等教学内容的改革;但究其实质仍不脱离动作的规范和熟练记忆的窠巢,当前武术普遍存在套路接龙式教学与“记忆动作,考完忘完”的学习现象,武术教学仅仅停留在强调外形的“术”化教学层次。针对套路接龙教学难度不分、华而不实的现实,有学者提出了教学内容需层次化的建议,但诸如段位制的层次化教学只是由单人动作记忆变成双人动作记忆。鉴于武术教学“记动作”为流行的恶性循环现状与华而不实的发展困境,改革教学模式是突破当前困境的关键。武术是身体文化,脱离了身体体悟的教学注定了学校武术教学发展存在瓶颈。 2.武术“形熟”“艺精”与“道合”三段式的“由术及道”教育经验遗产 武术传承至今,拳种门派众多,无论是内家拳或外家拳,其传承都是身体教育,大致分为形熟、艺精与道合3个习武阶段。 2.1武术传承是一种阶段化的教育与学习实践 武术是身体文化,习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严格来讲,武术传承是一种具有阶段化教育特征的武术传播。例如《逝去的武林》中“不达到一定标准不进行下一阶段内容教习”,明代吴殳《手臂录》中“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的规定,王卓然《武术学》武术功力有“小成-中成-大成”3阶梯的划分,孙禄堂《拳意述真》中有形意拳“明劲-暗劲-化劲”劲力3阶段的定位、王宗岳《太极拳论》明确指出了太极拳习练的3个层次“着熟-懂劲-神明”,清代《倚山武论》有“习武贵熟,熟则举手即是,熟了还向熟中习”的阶段隐喻,邱丕相《武术初阶》有“动作准确稳健-方法清楚完整-劲力顺达充实-节奏鲜明多变”动作质量层次的划分等。由以上诸多的传承文献资料可知,武术传承是一种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学习与教育实践。 2.2“形熟”“艺精”与“道合”三段式的习武阶段划分释义 武术教育实践中,不同的传承阶段其内容特征明显不同,例如形意拳明劲阶段重外三合(练外形以明白劲,体会劲)、暗劲阶段重内三合(淡忘劲,使动作成为自然反应)、化劲阶段重整体的身体体悟(动作收放自如,随心所欲),太极拳“着熟”階段重拳势、“懂劲”阶段重听引拿等劲力的内化、“神明”阶段重“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技巧的贯通与纤熟,武术功力小成阶段在拳架,中成阶段在身法,大成阶段在心法等。由不同拳种教育实践的阶段性与内容特征可知,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形意拳,拳术还是器械,习武与教育实践多呈现为三段式倾向。为研究方便,根据习武第一阶段重招势的外形规范、要求动作熟练等内容特征,定义第1阶段为“形熟”。 根据习武第2阶段动作化形为劲的内向发展,以及对外在动作微妙平衡的自然控制(但仍受制于感性官能知觉与感受),具有体现人之造型与身法表现的技艺化特征,定义第2阶段为艺精。艺精要达到对武术动作气之精微灵动的感知,就是对动作方向、劲力、速度、节奏等的认知达到精爽明达的程度,即精之明。武术动作的运使主要靠气息的调控,“精也者,气之精者也”“一气能变日精”。武术技艺之精是关连身心一体,沟通形神的媒介。 根据第3阶段习武人对拳理、技巧的神会与明达、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特征,定义第3阶段为道合。道是武艺至境。“一物之化谓之神”,得此境,已无耳、目、心、手、体之分了,实将目之视、声之节、心之度、掌之控化为一片,成为整体身心合度、中节、人律协同操运的动姿,这种“动”的武艺是合于道的生命艺术。武术之道表现为行拳时得心应手,心知其妙而手能为之。道对各官能的要求是达到“顺正以行其义”的伦理秩序,即“耳目不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