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完整版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鱼我所欲也;1.了解孟子的主张,把握文章的主要论点。 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kē),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人就可以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文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本性的事。孟子的这一思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孟子的政治主张;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预习检测;预习检测;朗读指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精读课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内容总结;正面;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据此写一篇短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字词句式·一词多义;字词句式·一词多义;字词句式·一词多义;字词句式·通假字;判断句;省略句;1.下列标红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2.下列句中标红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2019河南安阳模考】面对“生”和“义”,早在战国时期的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给我们该如何抉择。(《鱼我所欲也》);5.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提出 论点;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

文档评论(0)

suping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