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二)(教师版).docx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二)(教师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 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1 1页 机密 启用前 姓名 准考证号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风向卷(二)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静安文集》中描述:“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这一现象 A.导致周王室礼崩乐坏 B.促使各国变法运动兴起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标志着世卿世禄制瓦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题干中的“自周之衰”“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可以得出这一现象指的是百家争鸣,各个思想流派的不同主张,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礼崩乐坏后的结果,而非礼崩乐坏的原因,排除A项;促使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排除B项;世卿世禄制指世代相袭的选官制度,与百家争鸣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2.表1为不同史籍对秦亡的历史叙述,据表可知 表1 记述 出处 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端也 《春秋繁露》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汉书》 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 《贞观政要》 A.君主应用封建道德约束自己 B.秦朝速亡的原因是法家暴政 C.秦朝皇帝不作为是秦亡关键 D.儒家思想同样影响秦朝统治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题干中三个不同出处的材料都强调了君主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君主讲求道义,博爱仁厚则天下治理长久,反之速亡。最后一则材料直接指出秦朝国君失道的问题,故A项符合材料主旨;B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关键”一词过于夸大君主作用,排除;D项未体现秦亡的内容主旨,排除。 3.隋平陈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颁布“五教”(五常之教)令百姓诵读,违者责罚,政令严急。这一措施最可能直接导致 A.隋有效巩固了统治 B.江南豪强举兵反隋 C.隋朝二世短命而亡 D.南方文化快速发展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隋朝政治管理。据材料“隋平陈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违者责罚,政令严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强制推行势必导致南方大族的不满,引发对隋政权的反抗,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政令推行后,南方的豪强举兵反抗,后隋文帝派兵镇压才逐一平定,故排除A项;此时正处于隋文帝统治时期,并不能直接导致隋朝二世短命而亡,故排除C项;政令引发南方不满,并未使得南方文化快速发展,故排除D项。 4.宋代淳熙时期,有臣僚奏:“乡落有号为虚市者,止是三数日一次市合,初无收税之法。州郡急于财赋,创为税场,令人户买扑纳钱,俾自收税。”据此可知 A.宋代统治者对虚市开始征收重税 B.宋代虚市直接受封建政权的赋敛 C.宋代虚市受封建政权的严密控制 D.宋代虚市已经编入郡县体制之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发展的内容。据材料可知宋代虚市已经受到统治者的管理并收税,注意要与所学知识“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分清,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政府征收重税,排除A项;“严密控制”表述夸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虚市与郡县体制的关系,排除D项。 【关键点拨】材料大意为:宋代有乡村虚市(即草市),基本三天开市一次,最初并没有收税的管理方法,州县长官因着急收取赋税,开始创制税收,要求个体人户交税。由“初无收税之法”到“创为税场”,可见宋代虚市已经受到统治者的管理和赋敛。 5.明代中期,社会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官本位向仕途、财富、精神文化多元标准演变;北京集政治、经济、文化多元中心为一体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苏州—南京上升为新的文化中心,苏州、松江、江西、浙江成为大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相互依托,与政治中心——北京分庭抗礼。对以上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政治中心北移使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割裂 B.经济重心南移促使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C.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价值观念和经济文化格局转变 D.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日益向多元化、商品化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考研数学辅导,写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可承接策划案,推广方案指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