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群体心理现象人际间的相互作用.ppt

第五讲群体心理现象人际间的相互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合作与竞争 相互作用中的决策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纯冲突的情况(一方赢,另一方输); 另一种是纯合作的情况(双方一起输赢); 第三种情况是既有合作也有冲突。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影响合作的几个因素: 相互作用的次数:要求两人作一次游戏比重复做更少合作; 对结果预先的评价也会引起不同的行为:是否强调竞争,赢对方,如国际间的比赛或热身赛、友谊赛性质不同; 社会文化背景与年龄的影响:有些文化强调合作,有些文化强调竞争; 威胁与信息交流的影响。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在交易和比赛中,主要的考虑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如果人们感到自己战胜了对方,超过了别人,那么就会乐意接受较少的收益。 如果双方意见不一,通过协商,双方做出让步,达成协议,则双方不仅感到获得好处,也感到取得胜利。 相互作用中的经济原则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目标手段的相互依赖关系: 当目标和手段是积极地相互依赖时最可能产生合作关系。如两人抬一块石头走向共同的目标;有竞争对手在场时运动员的成绩好(尤其是短跑运动员)。 一般我们认为团体之间有竞争与协作,应以竞争为主;在团体内部有竞争与合作,应以合作为主,团体内部的合作更有助于团体间的竞争。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决策研究 价值:最大价值,它受人们对收益与代价的评价的影响; 机遇: 实际生活中的决策往往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既包括对各种可能后果效用的评价,又包括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冒险。所以在考察决策行为时,效用和机遇都要加以考察。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马科维茨(1952)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如下六种情况中你会如何行动: 肯定得到0.1美元还是有1/10的机会得到1美元 肯定得到1美元还是有1/10的机会得到10美元 肯定得到10美元还是有1/10的机会得到100美元 肯定得到100美元还是有1/10的机会得到1000美元 肯定得到1000美元还是有1/10的机会得到1万美元 肯定得到1百万美元还是有1/10的机会得到1千万美元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分析: 在1——3中,你可能宁愿冒险不愿取得肯定的数额,但到一定数额时,可能反过来,除非你对冒险的刺激给予极高的效用; 从冒险转到肯定的转折点依赖于你的财富。越是富有你越愿意对大数额冒险; 当结果是不确定时,机会和效用都应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概率和预期价值。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 人们倾向于高估低概率事件的出现,低估高概率事件的出现; 人们倾向于表现出赌徒的谬误,预测暂时未出现的事件很可能最近出现; 人们倾向于高估对他们有利的事件的真实概率,低估对他们不利的事件的真实概率。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二、侵犯行为和利他行为 侵犯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为,也称攻击行为。分语言侵犯和动作侵犯两种。 从侵犯行为的社会性质看,根据其是否违背社会准则,分为反社会侵犯行为;亲社会的侵犯行为(如公安的执法,抓强盗等)和被认可的侵犯行为(如自卫行为)。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本能说、动机说和社会学习说 挫折挑动:身体遭受疼痛刺激以及语言的辱骂;炎热、气候的暂时性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受他人的侵犯;拥挤; 侵犯线索的引发:第三者的挑动;身边的武器;他人的侵犯行为。 酒精 个人特点:男性成年人与儿童比女性有更多的侵犯行为;异常焦虑、渴望寻求社会承认的人不大可能采取侵犯行为; 暴力电视与儿童的侵犯行为:提供了榜样;影响了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利他行为 指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也称亲社会行为或助人行为。其特点是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 助人者看到他人处于困难的情境时,会产生一种专注于自我内心焦虑或专注于同情他人的情绪,由此产生两种取向:自我性利他主义和纯利他主义。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自我性利他主义和纯利他主义 前者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采取的助人行为,这是自我报偿性的,通过助人行为来减少自己的苦恼,使自己感到有力量,或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 后者是受外部动机所驱动,因他人的处境而产生同情心,从而做出助人行为以减轻他人的痛苦,其目的是为了他人的幸福。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利他行为的动机: 利益; 助人行为付出的代价; 个人烦恼; 他人的评价; 助人行为之后的自我评价; 同情。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个人因素(上面的6种动机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认证主体蓝**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