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思维之种 摘得智慧之花》 论文.docx

《播撒思维之种 摘得智慧之花》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播撒思维之种 摘得智慧之花 摘 要:面对稍有难度的挑战题,教师都应舍得花时间去引导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播撒“思维之种”,摘得“智慧之花”。首先,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其次,要做好引路人,以启导思,让学生弄懂悟透;再次,要给足学生探究的时空,让他们思维碰撞,理清思路,表达想法;最后,要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必将绽放出美丽的智慧之花,也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关键词:认真审题,以启导思,理清思路,举一反三 引 言:学生面对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数学题,往往望而生畏。本次论文的思考源于一次期末考试的一道试题。现根据平时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期待在一步步的实践与探索中让思维的种子落地生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 文:今年我教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王大伯用 28块长 1米的彩钢瓦做篱笆,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 (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要使这块菜地的面积更大一些,篱笆的长可能是多少米?(篱笆的长只能是整米数)菜地的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当时拿到这份试卷,看到这道题,心中暗自高兴。因为复习时带学生接触过此题,而且做了两遍,甚至做过原题。自认为讲解细致,学生应该掌握得很好。但从试卷反馈情况看,感到出乎意料,有点事与愿违。也许我高估了学生,也高估了自己。因为全班 58人参考,只有 22人解答完全正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 细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对本题分析一知半解,没有发现规律,没有弄懂悟透,从而导致错误。从笔者自身分析,可能没有关注到理解能力偏差的学生,没有让他们去总结规律与陈述思路。我认为,面对稍有难度的挑战题,教师都应舍得花时间去引导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种下“思维之种”,摘得“智慧之花”。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一、 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这道题我明明讲过 N遍,可学生依然还是错”。其实,这也正是我同样的苦恼。每次批改作业或试卷时,总听见老师们喋喋不休的埋怨,责备学生不认真看题,没有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作业质量不尽如人意等等。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我们共同的困惑,也是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的话题。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课堂上评讲作业都很匆忙,哪有大量的时间去让学生审题呢。但且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与解题并不矛盾。我认为,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也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认真审好题,才能从容解好题。 有的学生看到题目,不假思索,快速下笔。这种走马观花似的学习,低效甚至无效。比如上述这道题的第(1)小题,有孩子直接这样列式:10×10=100(平方米),我疑惑不解。后来才知道学生根本没有读文字部分,而是直接将目光聚焦到图形,受图形(看起来像正方形)干扰了。其实,第(1)小题并不难理解,24米是篱笆的总长度,因为一面靠墙,所以指的是三条边之和。有一条边的长度是 10米,另外两条是对边,长度相等,所以很容易求出。列式为:28-10=18(米)?18÷2=9(米)?10×9=90(平方米)。从试卷完成情况看,有 35人第(1)小题完全正确。可见,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审清题意。但是,第2)小题学生对“要使这块菜地的面积更大一些”理解有一定难度。答案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可以看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题意,“怎样使面积更大一些”是关键,也是难点。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紧紧抓住隐含的本质——篱笆的总长度不变(也就是 3条边的和不变)。有了深度思考,便有了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顺势前行,“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眼前。 二、 以启导思,弄懂悟透。 方向只是导引,不少学生面对此题,依然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时,老师的启发与引导尤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揭示答案不是目标,进行思维引领,掌握思维方法才是宗旨。评讲期末试卷这道题时,我对学生说:“既然有了明确的方向,为什么不动动笔尖在草稿纸上去列举试一试呢?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这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室里一片安静。但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孩子依然无从下手,草稿纸上一片空白。我再次引导,建议用假设法有序地进行一一列举。我提示学生:“列举时可以先设定对边的长度,可以按照 1米、2米、3米……依次进行,可以列表试一试”。 也有学生有不一样的思维方法。他假设的是墙对面的那一条边长度,而且这条边的长度只能是偶数,不能是奇数。因为他考虑到篱笆的长和宽都必须是整米数。 通过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我认为,面对有深度的数学问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决不能一带而过,草草收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如何让一个个生命个体思维得以提升,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思考的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