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2023.docx

21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2023.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4 / 5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保证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好的改进和完善职工的生产条件,特制定本公司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本公司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品、噪声、粉尘、电焊烟尘、高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 会导致的职业病为:中毒、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噪声聋、尘肺病、中暑。 职业危害因素 噪声 噪声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使误操作率上升。其主要危害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内耳感音细胞遭损伤,引起噪声性耳聋。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设备运转发出的机械噪声。引发噪声危害的原因主要有: 机械设备运转不正常,造成剧烈震动或噪声超标。 工作环境中噪声超标,人员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劳动。 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失效。 高噪声设备、场所贴邻低噪声设备、场所建造或布局不合理。 高噪声设备未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安全措施。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个体防护不到位等。 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 高温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等。 3.粉尘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的纤维组织过度增长,进而破坏正常肺组织,使肺的弹性降低,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 4.工频电场 长期接触工频电场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和记忆力减退。 5.电离辐射 可引起放射病,短时间内接受照射可引起机体是的急性损伤,长时间接受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 防治计划 职业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1、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不断组织公司内员工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及配套法律法规,统一认识。将职业卫生的宣传和培训与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使职业防治知识在职工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不断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做好公司内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管理业务技能,为提高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台帐的健全 1、建立健全公司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帐,建立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规范化管理,确保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完好有效。 2、根据现场作业人员的变化及时变更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做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动态控制。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工作 总经理定期组织安排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告知,对检测出超标的因素制定防治措施。 人力资源部定期组织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危害体检,对检测出有职业病的从业人员,进行确诊后安排治疗,并调离原岗位,做好工作安排;对检测出疑似职业病的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复审,复审为职业病患者的按规定处理。 公司内安全工程师负责每年如实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申报。 公司内安全工程师负责建立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及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定期对各岗位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修改完善发放标准,使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发放做到“节约、高效”,让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好作用。 不断开展对技术含量、防护效果好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调研,积极引进先进的劳动防护用品,提高劳动防护水平,为职工的身心健康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实施方案 技术措施 定期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管理措施 各部门定期对公司内从业人员劳保穿戴情况进行检查。 每年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要求,及时组织职工学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并建立相应的教育档案。 及时安排上岗人员和离岗人员身体检查。 按计划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其对职业危害因素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督促员工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作业时集中精力、认真负责。 个体防护 为员工配备防酸服、防酸手套、防毒面具、防护耳塞等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按时发放,督促教育员工正确使用。 定期检查个体防护用品的完好有效情况,对不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及时更换。对外来人员要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