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评课稿.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评课稿.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柱的体积》观课评课稿 听了彭老师的这节课,我深有感触,总结如下: 一、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探 索并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生活问题。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 会转化、 极限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对小学课堂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 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 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 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首先:彭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件出发,感受生活中的 数学现象。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老师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 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合 作作用。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推断等探 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教 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圆柱体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再猜测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思考验证方案。学 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 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学们有了圆面 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 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 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也就是把求圆柱的体积转化 为求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底 面积 = 圆柱底面积、长方体高 = 圆柱的高,这样推导出了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这个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拼一拼、摆一摆对圆柱的体积公式加深了理解。同学们在操 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 体的体积公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 程中。 三、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的很到位,很全面。例 如:知道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知道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知道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其中一个学生想到了知道侧面 积和高也能求体积,知道底面积和体积求高,知道高和体积 求底面积,学生都总结出来了,还有学生总结出圆柱体的大 小与底面积和高有关!高相等时底面积越大的体积越大,当 底面积相等时,高越长的体积越大。 四、整节课体现了从问题-猜想-验证-解决实际问题的整 个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不但让 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且在阐述结论的同时锻炼 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几点建议: 一、语言再丰富一些,语调再抑扬顿挫一点。 二、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急着替孩子解释问题, 这样容易掩盖问题。

文档评论(0)

188****78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