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战国秦汉部分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国秦汉部分重点 简述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及发展过程。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有三:其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二是分封制。其三是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 东周秦汉以后,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官僚制代替世卿世禄制,族权与政权逐渐分离,宗法制度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和政治功效,宗法制度和宗族社会走向解体。 概述中原地区(两周三晋地区)战国时期乙类墓葬形制及陶器组合的演变规律。 ?战国早期,皆为竖穴土圹墓。春秋时就出现的头龛,此时十分流行。随葬品或在龛内或在头前方。葬式为屈肢为主。 ?战国中期,继续流行竖穴墓,开始出现洞室墓。洞室分横室和竖室两种,洞室小于墓道。这种洞室墓当是从竖穴墓的头龛发展来的。器物组合同上期。 ?战国晚期,洞室墓增多(郑州等地还出现了一种竖穴空心砖椁墓,一般有头龛)。一般以盒形的陶敦(盒)代替了豆,“幎目” 不见。 ④陶器的分期:陶器组合 :三晋两周地区战国时期陶器墓随葬陶器组合主要以河南洛阳中州路墓地、河南陕县后川墓地、山西长治分水岭墓地、山西长子墓地为代表。 战国早期,以鼎、豆、壶组合占绝对优势的中州路墓地陶器组合,不同类别的陶器墓随葬鼎数亦有别。陶鼎数量由可达5个递减为不超过1个。 战国中期,后川墓地陶器墓出现了陶列鼎(M2075),本期后川和中州路墓地陶器墓皆盛行鼎、豆、壶。 战国晚期的陶器墓以中州路墓地第七期为代表,以鼎、盒、壶为典型组合的现象集中表现于乙、丙类墓中。 战国时期仿铜陶礼器的发展进入高峰期。战国中期偏晚以后,在大型墓中也出现了全部以陶礼器随葬的情况。 3、乙类墓葬透露出的信息 第一,几乎全部墓葬都使用了陶礼器,说明战国时期,士的地位已没有以前尊贵,他们所使用的礼器已下降到庶民,或庶民升级为士,这是等级制度的一大变化。 第二,洞室墓的出现,究其社会原因,可能还是在“事死如生”愿望所驱使,将地上住宅建筑模拟到地下。对传统棺椁制度的一个变革。 第三,战国晚期还存在一种不用陶礼器随葬的墓。“事死如生”观念得到更彻底的实践,人们努力实现地下生活和地上生活的一模一样。 4、三晋两周地区战国墓葬的分类 三晋两周地区已经发掘出土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可以根据墓葬的规模、形制、棺椁和随葬品等级差别,分为三类。 甲类:大型墓,多重棺椁,以青铜器礼器(或仿铜陶礼器)为核心的随葬品。墓圹巨大,有较长的墓道,二条或一条;墓室填土往往有积石、积炭或积沙;出有成组的青铜礼器或仿铜陶礼器。较大的墓,又出编钟、编磬等乐器;都有车马器、兵器、工具和成套的玉石佩饰。 乙类墓:中型墓,葬具用单棺单椁,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出成组的仿铜陶礼器。墓主的身份为无田禄的士或与士极接近的这一阶层。 丙类墓:小型墓,单棺无椁或无棺无椁墓,随葬品的很少,只以日用陶器随葬,墓主应是庶民百姓。 5、(中原)三晋两周地区战国墓分期 战国早期:前5世纪前半叶至前4世纪中叶。 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至前3世纪前半叶。 战国晚期:前3世纪前半叶至秦统一。 6、(中原)三晋两周地区战国各类墓葬的特点 甲类墓葬 :战国早期,都只用青铜礼器和乐器随葬,基本上不用仿铜陶礼器。青铜礼器的组合为鼎、簋(敦)、壶、舟、盘、匜、甗;或是代替簋(敦)的带盖豆,或是二者并用。 乙类墓:各地发现极多,以洛阳地区战国墓为主。还有辉县、陕县、郑州几处的魏国墓地;邯郸百家村、齐村和邢台南大汪发掘的赵国墓地;(上党郡)长治分水岭的韩国墓地。这些墓地年代的下限都在战国晚期,墓葬形制及器物组合大体同于洛阳东周墓。 丙类墓:中州路的东周墓地中,有近百座这类小墓,大部分无随葬品,或有少量石饰或小石圭。年代从春秋到战国皆有。墓主身份应属庶民。同一“邦墓”之地中,出现这种庶民墓,表明了封建制初起时,阶级阶层的激烈变化,原系贵族的,已降为庶民。 7、洛阳东周王陵分为三个大区: 王城陵区(城外春秋,城内战国早期) 成周陵区(战国) 周山陵区(春秋中晚期) 8、器物的型式与分期 鼎的形制演变规律 腹深保持中等,圆底或圜底向平发展。 附耳由直耳向外侈、外折,由长方向椭圆形发展。 盖由无钮及平环,半圆形钮具存,但盖顶由低向高发展。 三足由高向低,由直足向外折,由柱状→兽形足。 盖豆的变化规律 由高圈足向低圈足,圈足由细变粗。 腹部纵剖面由近似长方形向半月形。 盖钮由小喇叭形向大喇叭形发展。 壶的形态变化规律 器身最大径由腹部向肩部发展。 颈壁由较直向内敛缩(上张下收)发展。 平底和圈足并行,有盖和无盖并行。 盒的形制变化规律:盖由偏平向隆起发展 。 9、战国燕墓特点 ?墓向:战国燕墓从早期至晚期,凡能明确辨识墓向者,皆以北向为主,战国燕墓北向的约占91.2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ucyliu1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