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docx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 学科:物理; 学段:初二 课标要求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作业目标 基础类作业目标:学生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能分辨发 声物体;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的产生条件。 综合类作业目标:学生通过练习,会在不同情境中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以及传播特点。会分析表格数据,学 习初步的研究方法。会用声音测距离。 拓展反思类作业:学生深化对声音传播知识的应用,在新情境中应用速度公式和声速,抽象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 题。 作业时长 15min 实施过程与策略 一、基础类作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刚上初二的梓涵,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回家和妈妈讲述他所学到的内容, 关于声音的产生,他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设计意图: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不一定消失。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能力维度: √记忆与理解; 分析与应用; 评价与创造; 题目来源:改编 2 三国时期,诸葛亮以战鼓的节奏发布命令擂鼓的士兵用手按住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关于上述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击鼓时发出声响,是由于鼓锤振动引起的 手按住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消失C.鼓声消失是由于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鼓声消失是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设计意图:会识别发声体;知道振动停 ) 止,发声停止。能力维度: √记忆与理解; 分析与应用; 评价与创造; 题目来源:改编 3 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 年央视春晚,由 6 位央视主持人共同演唱《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其中有笛子作为伴奏,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和好评其中涉及到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引起的 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 设计意图:结合不同事例加深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 , 声。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的条件能力维度: √记忆与理解; 分析与应用; 播,在固体中传播较快 发声体只能是固体 观众在任何条件下都听不到回声 评价与创造; 题目来源:创编 4 如图 2-1-1 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 了 ( ) 设计意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用科学 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易观察的事物 和现象放大。 能力维度: 记忆与理解; √分析与应用; 评价与创造; 题目来源:选编 图 2-1-1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 设计意图:实验探究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并分析改进实验,运用转换法。正确书写物理用语。能力维度: 记忆与理解; √分析与应用; √评价与创造; 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 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 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 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 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 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看 到 明 显 的 实 验 现 象 , 你 的 改 进 方 法 是 。 这种实验方法叫 做 。 题目来源:选编 二、综合类作业 6 现科技日益发达,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进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 ×108m/s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熟记声速,并了解光速。 能力维度: √记忆与理解; √分析与应用; 评价与创造; 题目来源:选编 7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设计意图:会分析表格数据,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知道结合运动学知识利用回声测距。 能力维度: 记忆与理解; √分析与应用; 介质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450 冰 3230 水(15 ℃) 1470 软橡胶(常 温) 40 至 50 水(20 ℃) 1480 软木 500 海水 (25 ℃) 1531 铁(棒) 5200 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 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状态有关 在 25 ℃时由海面向海底发射声波,2 s 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3062 m 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6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