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实施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实施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实施 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本课题针对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粗放式实施的问题,探索常态化有效实施措施和策略。?学校层面,一是通过规范课程管理,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评价体制,保证课程常态、有效实施;二是丰富研训形式,培育高素质教师团队;三是探索实施以2课时连排和“1(课时)+1(课日)+1(课时)”课时安排为基本形式的“弹性课时”制度。教师层面,一是处理好学校规划与选主题活动具体实施之间的关系,在主题选择上兼顾学生自主性,活动指导上发挥教师教学研究的持续性;二是处理好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自主实践的关系,提炼“4+2”自主实践策略;三是开展评价研究,探索实施以成长档案袋和“成长阶梯”学期评价表为评价工具的评价方法;四是以主题活动拓展为主要形式,探索整合四大指定领域;五是开发、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活动。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编写出版系列教材和配套《教师用书》;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提升学校的特色内涵和社会知名度;并通过现场会、团队帮携等形式,辐射、引领区域课程实施。 一、研究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开放性、实践性、校本化的特点,使其能够成为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载体。但在课程实施调研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存在粗放式实施的问题,在课程管理、师资水平、课时安排、指导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缺少科学、规范的方法指导,有的甚至连正常的课程落实都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着课程的实施。课题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实施的实践与研究”,以校本化实施为依托,探索解决上述问题,为课程常态化实施提供方法支持。同时,针对许多学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内动力不足的问题,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特色建设的整合,提升课程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二)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追求课程综合化,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为了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体现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了综合程度最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些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得到了初步实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没有很好地示范辐射。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又不均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推进还困难重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它同时又兼具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性质。因此,它的实施必须基于各校校情,体现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本课题研究国外开展较早,进展有深度,有大量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在国内,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率先做了一些实验和探索。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沈旎出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从澄清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实施的特征、基本要求和意义入手,以理论的高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进行了研究。2012年广东刘秀英在《新课程研究》刊物上发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论文,福建林俊杰发表《有效实施扎实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以所在学校教学实践为例,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提出建议。 (三)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突破 上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但它们或由于年度较早,或由于论文篇幅的限制,并不能适应于当前课程发展现状,也未从学校需要的角度形成理论和实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成果。本课题重点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有效实施”,从制度、师资、课时、方法策略等几个层面具体开展研究。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梳理出一整套系统的方法、经验,并将实施途径分解、做细,在更具体、更精细的领域取得突破并通过实践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核心概念 “常态化有效实施”:指课程以更趋近于合理、固定的状态实施。这里提出“常态化实施”主要是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像其他学科有一个正式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学校课程实施难度的客观情况而提出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实施”:2005 年,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中心的陈树杰教授首次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在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包括学校在课程管理、师资培养、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制度、措施,在课程实施中的课时安排、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课程教师为增强活动的有效实施采取的指导方法等。 二、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目的 1.通过在资源、课时、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