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慢性肾衰竭(五).docx

中医医案——慢性肾衰竭(五).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活血健脾化湿治疗慢性肾衰竭 病案:邱某,女,32岁,2015年8月10日。 主诉:周身乏力,恶心,头晕,胸闷1周。 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半年,未规律用药;现血压150/100mmHg;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恶心、头晕、胸闷;昨日在某医院查肾功:血肌酐 520μmol/L;血红蛋白90g/L;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未予治疗。 初诊:周身乏力、倦怠,恶心呕吐,纳差,头晕,胸闷,夜寐差,便秘,舌淡白,苔紫暗,脉沉涩。 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 中医诊断:虚劳 辨证审机: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内阻。 治法:补肾健脾,活血化湿泄浊 方药:活血健脾化湿汤加减 黄芪30克 党参15克 干姜15克 佩兰15克(后下) 半夏20克 川连15克 黄芩15克 藿香15克(后下) 白术15克 白豆蔻20克 枳壳20克 鳖甲20克(先煎) 桃仁15克 红花15克 肉苁蓉20克 煅牡蛎20克(先煎) 海藻20克 文术15克 焦三仙各15克。七剂 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二诊:2015年8月18日。服药七剂,恶心,头晕症状消失,胸闷缓解,但仍乏力、纳差,偶有腹胀,便秘,眠差,舌质淡,若紫暗,脉沉,化验血肌酐:480μmol/L;血红蛋白:94g/L; 此为湿浊内阻,脾胃气机不利,故仍纳差,便秘,腹胀,仍以活血化瘀利湿,加用理气药以调理脾胃气机。 方药:黄芪30克 党参20克 大黄10克 厚朴15克(后下)陈皮15克 半夏20克 川连15克 丹参15克(后下) 白术15克白豆蔻20克 枳实20克 煅牡蛎20克(先煎) 桃仁15克 红花15克 肉苁蓉20克 鳖甲20克(先煎) 黄芩15克 海藻20克 文术15克 三仙各15克。十剂 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5年8月28日。两诊服药十七剂后,病人无恶心、头晕、无腹胀、纳食可,二便正常,胸闷乏力缓解,舌质淡,苔暗,脉沉细。血肌酐:402μmol/L;血红蛋白:94g/L;此为气虚较甚,血瘀、湿浊各症状好转,因在原方基础上加大补气力度。 黄芪50克 太子参20克 海藻10克 茯苓15克(后下) 陈皮15克 半夏20克 川连15克 鳖甲15克(先煎) 白术15克 白豆蔻20克 枳实20克 丹参15克(后下) 桃仁15克 红花15克肉苁蓉20克 煅牡蛎20克(先煎) 大黄5克 黄芩15克 文术15克 三仙各15克。十剂 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按语 慢性肾衰竭多由肾病日久而导致,患者久病,脾肾亏虚,湿浊内生,阻于中焦,气机不利,日久至血瘀。活血解毒化湿汤为自拟经验方,适用于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内阻所致的头晕,恶心,胸闷,纳差,乏力等症。该患脾肾素亏,日久生湿,湿浊阻于中焦、气机不利,久而化瘀;故以活血解毒、化湿泄浊为主,加以补益脾肾;本案慢性肾衰竭以湿浊内阻,瘀血阻滞,气机不利,故用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调中和胃以止恶心,加佩兰、藿香、白豆蔻化湿醒脾,以缓解湿浊内生所致的头晕、恶心;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文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鳖甲、煅牡蛎、文术、海藻、软坚散结,加强活血化瘀作用,以除胸闷;《别录》:鳖甲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日华子本草》:鳖甲去血气,破症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扑损瘀血,疟疾,肠痛。其中的血瘕、去血气,破症结、恶血是为活血。海藻软坚,消痰,利水,泄热。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九肿痛。《本经》:海藻“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焦三仙、枳壳、白术、黄芪等补脾益气、消食导滞以改善患者乏力、纳差等症状。患者二诊时恶心、头晕消失,但仍乏力、纳差,偶有腹胀,说明补气理气力度不足,故加用厚朴、陈皮以加强理气,党参加量以加强补气,大黄清下焦湿热,加强理气活血作用。同时该患者仍有胸闷,眠差故加丹参以活血祛瘀,养血安神。三诊时患者血瘀、湿浊各症状好转,此乃标实得解,本虚表现为主,故去厚朴,大黄减量,黄芪加量,党参变太子参以加强补气作用,茯苓取其益气健脾作用。因气虚甚,故鳖甲、海藻减量。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215-216,隋淑梅医案。 隋淑梅,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授。尤擅治各种疑难型肾病及其他内科杂病。

文档评论(0)

186****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