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觉知的智慧》.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觉知的智慧》读书笔记 《觉知的智慧》 作者是克里希那穆提,在2014年12月九州出版社出版。 如果看完这篇小文,书里一些深刻的洞见有那么一瞬触碰到你的心灵,说明你的内在已经有嫩芽准备好破土了。 愿我们都可以像花儿一样,即使在无人的山谷,也淋漓尽致地完成自己的绽放。很开心与你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如果我想要了解自身,那么我就必须认识我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我的应有面目。 一个假设的’我’,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若我渴望认识某个事物的实相,我就得去审视它,而不是关上大门。个体之所以具有至高的重要性,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关系中创造出了世界,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真相,就会着手去探究我们自己,而不会去理会其他人的断言,不管对方是何等伟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目睹自己身上的每一个想法和感受的全部过程,既不去谴责,也不去辩护,并因而开始去认识它。” My note: 从小我们被教育,你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应该做那样的事,脸上更有光,更值得令人骄傲。还未以自己的“本来面目”示人,就被急急忙忙地“雕刻和塑造”,久而久之,“我到底是谁,我究竟想要什么”,已经没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外界各种各样告诉你应该怎样的声音已经内化成自己头脑里的评判,纷纷扰扰,我是否还有自己独立的声音? “当你忙于某件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如果你抗拒它,你的心灵显然就会变得迟钝和麻木起来。因为,这种抗拒就像是一边踩着刹车、一边发动引擎。这可怜的机器会发生什么情形呢? 假如你驾驶着一部车子,一旦你不停地踩刹车,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你不仅会让刹车坏损掉,而且还会使引擎报废。当你抗拒工作的时候,你实际就在这么做。……是行动、工作让心灵变得迟钝的吗?还是逃避、冲突与抗拒让心灵如此的呢?显然,让心灵愚钝的绝非工作本身,而是抗拒。” “把事实当作一个事实来看待,这是一种重要的实相。然而一旦你去懊悔或躲避它,给它起个名称,给予它某种情感的涵义,那么显然就会出现厌恶、躲避,尔后也就会给予排拒。”? My note: 认识当下实相,就像认识自己一样。请不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马上贴一个标签,马上升起一个我喜欢或不喜欢、好或坏的评判。不然这样的认识,并不是认识,是重复你既有的偏见而已。也许你还以为,认识就是归类,这是我们所受教育的遗留产物。请察觉这种思维模式带给你的桎梏和定型。 “只有当一个人渴望使自身获得圆满的时候,才会对死亡感到惧怕,原因是,若想使自己达到圆满,就必须得有时间,必须得长命百岁、持续不断。可如果你能够时时刻刻让自己获得圆满,那么你就不需要害怕死亡了。” My note: 不知你是否停下来思考过你想要的“圆满”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圆满? 是否不断追逐、永远不够好不满足的终点就是圆满?还是认识、感受到你本自具足的本性,就是圆满? 开始对自己恐惧的东西进行深一步审视和探究,而不是任由其控制,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无知,并不是缺乏技术知识,并不是没有阅读许多的哲学书籍,无知,是指没有实现对自我的认知。 尽管一个人或许可以阅读许多的哲学书籍和经典,能够对它们引经据典,然而,单纯的引用,即词语的累积以及他人的经验,无法让心灵走出无知的泥沼。只有当一个人去探寻、去体验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式,也就是每时每刻觉知到自我在关系里的全部过程,方能实现对自我的认知。” My note: 想要开发我们本就有的智慧,先从了解什么是无知开始,如果总以为自己头脑知晓的知识就是智慧的话,也就不会开始直面自己的无知。 “词语不是体验,不是实相。 实相是不可度量的,无法被困在词语的点缀之中, 正如财富围成的高强无法涵盖住生活的全部一样。 只有当心灵获得自由,创造力才会登场。” “当你觉知到了内在的不足,但却并不逃避,而是与其共存,去全盘接受它,你会发现一种非凡的宁静。这种宁静,不是被构想出来的,而是一种在你实现了对’当下实相’的认知后出现的宁静。唯有在这种宁静的状态中,你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和生机的个体。” My note: 观察看看,自己是不是长久以来习惯于活在思维和词语中,总是下意识地产生许多“反应”、许多“扭曲”和进一步的“过度解读”;还是总能认识到一个不被添油加醋、不被增加戏码的、当下的实相。 “……我们并没有在欣赏美,我们只是用所谓的美的事物把自己包围了起来。 仅仅依附于外在的美的表现,并不能够带来对美的欣赏。 只有当你的心灵不处于冲突的状态,只有当你心中怀有爱、仁慈和慷慨的时候,方能拥有内在之美。尔后,你的眼睛将饱含深意,你的嘴唇将变得无比丰盈,你的话语将意味十足。” My note: 我们要特别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觉察自己想要拥有美的事物的背后心理是什么,如果那个深层次原因是出于匮乏、出于虚荣、出于恐惧,而对外在做过多美的装饰,也许你能获得一时的快乐,但紧随其后的,是强迫性的想要拥有,是无法停止

文档评论(0)

lihao92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