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海边的卡夫卡》.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书笔记—《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由林少华翻译,2020年9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书采用奇数章节与偶数章节交替的方式,讲述了两个平行发生的故事,奇数章节使用相对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化名“田村卡夫卡”15岁少年,因为励志要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偶数章节则使用相对魔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因为二战期间的神秘昏厥事件,而丧失了记忆以及“一半的影子”,却从此能够和猫讲话,名字叫做中田的老人的故事。奇数章节和偶数章节的故事平行推进,看似互不相干,却在故事的最后在甲村图书馆馆长佐伯的身上形成一个交点。作者在故事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以及怪诞离奇的表述,使整个故事变得魔幻而极富张力。也使得作者巧妙的将他要表达的内核隐藏在光怪的表现之下。静待读者自己找寻。 ? 在我看来,奇数张节中用写实手法描述的少年卡夫卡,代表着少年“肉”,即少年作为物质的一面。而偶数章节中使用魔幻手法描写的老人中田,则代表着少年的“灵”,即少年精神的层面。小年因为从小缺乏母爱,父亲对他又极为严苛暴躁,难以沟通。因此离家出走时的少年已经对世界失去了热情,他的身体是一个少年,而他的精神已经如同一个老人。而老人中田就是少年的精神,中田的特殊能力是可以同猫讲话,“猫”,在故事中代表着自由意识,由于父亲自小的约束,少年的精神便越发希望能够与自由意识交流。而童年的阴影则使父亲的形象在少年的精神层面中化作了专门杀猫,来收集猫灵魂的狂人,杀猫的情节映射着父亲对于自由意识的扼杀,?而中田最终杀死了琼尼。沃克,则代表着少年在精神层面上对于父亲专制的一次彻底的反抗。 ??故事中有一个情节非常值得玩味,代表着“灵”的中田亲手杀死了琼尼。沃克,但身上却没有一丝血污。而代表着“肉”的少年卡夫卡在短暂的失忆中醒来时满身血污,并在不久后的新闻中看到了父亲被害身亡的消息。?村上对这个情节采用了非常隐晦的处理手法,在故事中,?我们无从推断是否是卡夫卡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但我们似乎在隐约中窥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是犯过重大错误的少年,他的精神依然是洁净的。 ??故事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则是卡夫卡离家出走后暂居的甲村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管理员大岛和馆长佐伯。图书馆是少年的息身地,也是少年精神的庇护所。而大岛则更像是少年精神世界的指引者,正是因为大岛,少才在故事的最后穿越了自己内心的密林,避免了自我的迷失,而最终找寻到了自我。 在故事的结尾,因为中田打开了“入口石”,少年卡夫卡穿过了极易迷失的森林而进入到了异世界。这个世界更多的代表着少年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少年向少女幽灵佐伯进行了告别,而田中和中年佐伯则在入口石打开的同时死去。故事的结尾有着浓重的诀别味道,仿佛是少年对所有过往的告别,?而少年最终决定结束离家出走而返回京都,返回学校,仿佛也在佐证着少年已经完成了自我的找寻,如同穿过极易迷失的树林而达到入口时一样,此时的少年也穿过了心灵的迷雾而找到了自我和解的方式,此时,“入口”即是“出口”。 本书便是使用这样一种隐晦,含蓄而又意象化的表述手法,讲述了一个软绵未定型的灵魂如何追寻自我成长的故事。作者巧妙的将现实隐藏在了纷繁抽象的意象之中,纵览全书,作者并没有明确的表述出少年卡夫卡究竟在这段自我找寻的道路上寻到了什么。少年最终的返回仿佛是寻到了真谛的皈依,又似乎是无奈的妥协。正是这样魔幻荒诞而又极富隐喻情节与这开放的结尾。才让每一个读者品味其中时,都读到了那在回忆里似曾相识的味道。每个人都能够或多或少的从少年卡夫卡或者老年中田的某一个侧切面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触动内心专属的那份柔软。正如村上春树自评时说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卡夫卡。

文档评论(0)

lihao92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