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奇偶性是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 根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 及 入手, 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拟系统地 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 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根 底。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根底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 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藏。同时,刚刚学 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根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开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 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 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 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 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从课堂反响看,根本上到达了预期效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 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 往往流于外表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 成立即可,而无视了 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 要提醒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因 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 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 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由于,学生看待问题还是静止的、片面的,抽象概括能力比拟 薄弱,这对建构奇偶性的概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奇偶性 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设计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 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 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 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从课堂反响看,根本上到达了预期效 果。 2、学法 让学生在观察一归纳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 知识的发生、开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共分六个环节:设疑 导入、观图激趣;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领会定义;知 识应用,稳固提高;总结反响;分层作业,学以致用。下面我对这 六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由于本节内容相对独立,专题性较强,所以我采用了开门见山 导入方式,直接点明要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到达开 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再让 学生观察几个特殊函数图象。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 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国共产党设计了 2 个探究活动。 探究 1 、2 数学中对称的形式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以函数 和 = ︱x ︱以及和 为例展开探究。这个探究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 探究来实现的,由于有图片的铺垫,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说出函数 图象关于Y 轴(原点)对称。接着学生填表,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 的这种特征,表达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先把 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比拟 得出等 式 , 再令 ,得到 ) 让学生发现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反响到函数值上 具有的特性, ()然后通过解析式给出严格证明,进一步说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