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第十二章感染与免疫.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感染与免疫; 传染病:由生命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特征是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免疫:机体防御外源物质侵入,维护机体完整的重要手段;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相辅相成。;一、感染; (2)感染部位及方式 不同的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部位和方式不同;感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细胞外感染 细胞内感染:专性细胞内感染;兼性细胞内感染,吞噬后不被杀死,反而增殖。 2. 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于宿主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毒素 外毒素,通常为蛋白质,作用于不同组织、器官,毒性强。白喉毒素,535个Aa蛋白原,水解后A193Aa进入细胞,灭活EF-2,干扰蛋白质合成;B342Aa鼻咽部粘膜上皮敏感细胞结合部位。; 破伤风毒素:常指痉挛毒素,质粒编码,1315Aa,分泌到胞外后,水解为二硫键相连的双链,中枢神经毒素,与细胞表面神经节苷脂结合,封闭神经突触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痉挛。 肉毒毒素:肉毒梭菌产生,八个抗原型,常见为A、B型,由噬菌体编码,二硫键相连异源二聚体,已知的最剧毒物,神经毒,5pg杀死一只小鼠。 霍乱弧菌:消化道感染,产生肠毒素,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增加cAMP环化酶活性,刺激肠粘膜的分泌,导致呕吐及腹泻。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作用于血小板等组织、器官,无组织器官特异性,毒性较弱。 (2)病毒的致病性 杀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整合感染。; (3)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性 节肢动物叮咬,粪便传播,细胞内增值;致病物质为内毒素和磷脂酶A。 (4)真菌致病性 致病性真菌感染,外源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白色念珠菌,鹅口疮等;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哮喘等;真菌性中毒,毒素。 (5)寄生虫的致病性 生活周期复杂,结构及表面成分变化,可获得宿主成分,可释放外壳。 原虫,单细胞,多数胞内寄生,破坏宿主组织细胞,主要是疟原虫,破坏红细胞;非洲、美洲锥虫(表面糖蛋白1000多个基因),利什曼原虫。 蠕虫,多细胞,胞外慢性感染,如血吸虫。;二、宿主免疫; (2)体液因素 体液中有多种抗微生物的物质,虽然对病源菌的直接杀灭作用并不明显,但能配合抗体、细胞及其他防护因子发挥强大的免疫力。 补体系统:包括20种蛋白质,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到C1,而依次通过C1至C9的经典激活途径,或通过从C3及B因子开始的替代途径,形成攻膜复合物,引起细胞膜不可逆损伤,导致细胞溶解;可以杀灭某些细菌、包膜病毒、红细胞等。也有免疫调节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活化的各种片断有趋化、促吞噬、促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等生理功能。 干扰素:宿主细胞在病毒等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类小分子量的糖蛋白,α、β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为Ⅰ干扰素,以抗病毒活性为主; γ为Ⅱ型干扰素,免疫调节作用强。;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补体激活替代途径;补体激活途径比较;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唾液、眼泪、汗液、乳汁、肠分泌物等许多脏器组织液中。是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能直接杀死G+菌。 乙型溶素:存在于人血清中对G+起作用,不耐热的一种多肽,但不如溶菌酶作用强。 (3)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可增强吞噬杀伤能力;在趋化因子、粘附分子作用下穿过毛细管壁到达感染部位。含有溶酶体,吞入病原体后形成吞噬体,进而形成吞噬溶酶体,依有氧或无氧机制杀灭病原题,有氧产生超氧负离子等自由基;如中性粒细胞通过髓过氧化物酶体产生强杀伤能力的醛类。 大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抗原提呈细胞;单核细胞。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 有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两种。;13; 自然杀伤细胞(NK):属于淋巴细胞,分布在外周血和脾脏,直接杀伤靶细胞功能。机制是释放穿孔素、颗粒酶造成靶细胞死亡,或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杀伤靶细胞。 ;(4)炎症 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目的是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保持全身稳定性。 组织、微血管受到刺激,导致可溶性炎症因子的释放;补体活化产生的片断,具有趋化作用和过敏毒素作用;各种白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吞噬病原体。 伴随炎症过程有红、肿、痛、热和功能障碍。 特异性免疫应答成分参与并扩大炎症反应,使之更有效。; 2、特异性免疫 (1)特异免疫类型 特异免疫、获得性免疫: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应答;特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