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原著精读全部课件 第五讲:《百合花》与《铁木前传》.ppt

中国当代文学原著精读全部课件 第五讲:《百合花》与《铁木前传》.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百合花》和《铁木前传》 茹志鹃简介 (1925—1998)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42年参加新四军,当过演员,文工团分队长,1956年转业至上海,曾任上海作协副主席等职。 如何解读《百合花》 思考问题: 1.小通讯员为什么害羞? *首先这是“必须的”,他必须要单纯,作为一个“男性”在异性面前要“不成熟”。(革命与性之间的关系,革命道德的“无性化”内涵) *与此反衬:他作为一个“战士”是成熟的,危机时刻表现了战士的本色——果敢、牺牲。 *“作为战士的成熟”和“作为男人的单纯幼稚”,构成了“革命战士”性格的两个互相补充的方面,成为道德与神圣化想象的依据。 2.“新媳妇”这一人物所包含的文化隐喻意义 “新媳妇”特殊的性含义和性暗示。“战争”的原始含义中是具有“征服”、“掳掠”与“献祭”意味的。(如《萨宾的妇女》) “百合花被子”是她的新婚器物,几乎也是她唯一的财产,“百合花”作为性(文化层面是“百年好合”,生理层面是“阴阳交合”)的隐喻意味是不言自明的。是她与新婚丈夫的“蜜月”见证,或者信息载体。 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窃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撕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 3.小说感人在何处?新媳妇将“百合花被子”盖在通讯员的遗体上这一做法,为什么使人充满无言的感动? A.表层:是对英雄无私品质的赞颂。是“革命主题” 。 第一,在较浅层次上可以解释为:两位女性(战友、老百姓)对牺牲者的爱与悲悯,这是一个政治化的、也很常态的感人主题。这是所谓“阶级感情”和“军民鱼水情”的传统解读。 第二,在较深层次上可以理解为是“人性”意义上的美。近距离的接触与龃龉使两位女性与小通讯员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作为两位业已成熟的女性(“我”是一位老练的文工团员,一直以成熟者的姿态看他;“新媳妇”是一位已婚的女性,虽然新婚,但她 一针一线为通讯员缝补衣服也表明了她作为“妇女”的成熟)面对这样一个年轻战士,开始时是喜欢,当他突然牺牲时,她们的感情则升华强烈的“母性的悲悯与爱”。 B.深层(隐含的“潜叙事”,在无意识层面上):深入到 “人类学”的意义上,是一个原始的献祭仪式: 英雄小通讯员(真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两位妇女则(虚拟地、象征性地)对英雄“献出了自己的身体”。悲壮崇高的意蕴由此产生。(为何难以言喻,这是原因) 为什么说小说中包含了一个崇高的“爱的献祭”?(精神分析,比一般的人性分析要深一层,这要“冒犯”惯常的道德化和政治化的解释。) 1)首先,“百合花”具有隐秘的“性隐喻”意味,“百年好合”的说法,在被子上绣花,这些都是特定民俗,有确切的性隐喻与性暗示色彩。(一系列关于婚姻的民俗) 2)“百合花”延伸出“一个关于身体的想象”,也是关于“新婚”经验与记忆的象征,它会连接起两个人的“身体想象”——是妻子与丈夫之间的私密器物。 开始时不借被子:一是要强调百合花被子的私密性,二是要反衬小通讯员见到年轻女性的慌慌张张和辞不达意,以此来引出误解和龃龉,增加故事的戏剧性。 后来又很痛快地出借被子:是基于“觉悟”(这点没什么可说的)。 通讯员的牺牲,使新媳妇不禁产生了巨大的怜悯(这份复杂情感中包含了对自己男人的类推),起先他衣服划破给了她一个表现其女性价值的机会;他的牺牲则使年轻的她忽然充满了母性的情感(她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再是女孩),献出带着身体想象的被子,是一种隐秘而崇高的献祭仪式。崇高感由此而生。 3)最终盖在了通讯员身上:引发了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微妙变化。 a.新媳妇与通讯员之间(隐秘的、替代性的“身体献祭”)。 b.“我”与新媳妇之间(纯洁的“出让”——因为刚刚我已经“爱上了”他。因为我不是最合适的献祭者。一、没有器物,二、身为军人,三、非为已婚女人) c.我与通讯员之间(一种刚刚萌生的美好感情被突然终结,充满了悲伤,但又通过被子的隐喻,得以转移与掩盖中的“虚拟实现”) 对于通讯员来说,他那未曾恋爱过,更未曾近距离地接触过女性的年轻的生命,现在得到了一个充满神圣的献祭意味的亲近和关爱。这是伟大的母性之爱和温婉的女性之爱的复杂集合,是小说之所以在感人至深的同时、又令人回味深长的真正原因。 孙犁简介 (1913—2002) ?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