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原著精读全部课件 第七讲 《青春之歌》.ppt

中国当代文学原著精读全部课件 第七讲 《青春之歌》.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青春之歌》与《红旗谱》 这是两部比较典型的“革命者的成长小说”,其中《青春之歌》的成长色彩更浓一些,因为它的主人公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还是个“女性”,所以在革命道路上自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红旗谱》的主人公是一个农民革命者,他要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也要改造自己,所以这个人物也有了成长性。 两部小说的对照性也很强:前者风格似乎很“西化”;后者很“传统”,但前者也隐藏了非常典范的中国小说传统。 “成长小说”的特点: 1.什么是成长小说: 最先为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提出。他在研究欧洲文学史上的“教育小说”的时候,提出了“成长小说”的概念,即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在变化的小说。 巴赫金认为长篇小说叙事一直以来有两大要素:一是人物的既成的性格与特点,二是人物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位移。在“传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但在另外一些小说中,人物却是成长的。 2.成长小说的类型: 巴赫金认为成长有三种类型:一是循环性的,即随着人物的年龄变化(青春、壮年、中年、老年)而变化,其例子是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古典教育小说,维兰德、维采尔、凯勒、歌德等人的作品。二是传记型(自传体)小说,它是阶段性的叙述,人生的成长与命运融为一体。例子是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等;三是教育训谕小说,即按照某种教育模式与理念成长的人物,卢梭的《爱弥尔》是典型例子;四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成长小说”,即人物与历史一同成长,这类比较符合革命叙事的特点,历史的进步与人物的成长是同步的。 杨沫的《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湖南湘阴人,生于北京。幼年至青年时期在北京读小学、中学,1931年夏抗婚出走,到香河小学教学,并与张中行热恋。1936年与马建民结合,12月入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赴冀中参加革命。解放后主要在北京市妇联、文联、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处工作。1958年1月《青春之歌》出版。后相继出版长篇小说《东方欲晓》(1980)、《芳菲之歌》(1986)、《英华之歌》(1990),出版《杨沫文集》(1992—1994),1995年12月11日去世。 故事梗概及叙事元素分析 主人公林道静出身:父亲是大地主兼官僚,母亲是被始乱终弃的佃户的女儿,有一半的劳动人民血缘(出身或血统论,对知识分子属性定位)。 林道静17岁反抗继母安排的婚姻(童话叙事),从家中出走,到北戴河寻表哥不遇,邂逅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永泽,产生感情(“娜拉出走”叙事)。余擅长诗歌,多情温柔,两人相约终身(才子佳人叙事P45,P46-50,见1984年版,下同)。 随后又遇见另一北大学生卢嘉川,卢与余不同,他宣讲抗日主张,使林闪电般对他产生爱慕(P56-57)。之后她回到北京,在与余同居的同时,接受卢的革命教育(P126,与卢嘉川一起的场景,“生火”隐喻P126,卢的宣传话语与余永泽的”抗议信”P132,革命叙事,加英雄美人叙事,以及英雄美人打败才子佳人)。 与卢嘉川的来往使婚姻面临破裂(第三者插足的日常生活叙事进行的革命改装),小说安排余永泽的自私使卢被捕,这样,婚外恋终结,与余的婚姻也告破裂。(之前,林道静的梦:精神分析,精彩至极的一段。P175-176) 由于继承卢嘉川未竟事业,张贴革命标语,遭逮捕,在监狱中收到坚定的共产党人林红的教育影响,锻炼,开始成熟(同性革命者的教育,合法性问题)。 出狱后党将其派往农村,一则保护,二则锻炼,这时,一个新人闯入林道静生活,江华,也是北大学生,而且是工人阶级出身,他来林处联络,有许多感情方面的暗示,甚至挑逗(P261得知江华要来的激动和忘情幻想;P268白日梦,对卢嘉川的假想的祭奠;接着是一些暗示与挑逗性的对话)。 回到北京,参加领导地下学生运动,同时入党,党的代理人正是江华(党的化身在小说中一直是男性,并且与林道静的感情生活密切相联)。方得知卢嘉川已经牺牲,十分悲痛(P486),但也正好可以使与江华的关系合法化,一天,江华来到林道静房间,深夜还不走。请看两人对话:P609-611(革命叙事包藏着小资产阶级的个人叙事)。 道静目不转睛地望着卢嘉川,在她被煽动起来的愤懑情绪中还隐隐含着一种惊异的成分。从来没有看见这样的大学生,他和余永泽可大不相同。余永泽常谈的只是些美丽的艺术和动人的缠绵的故事;可是这位大学生却熟悉国家的事情,侃侃谈出的都是一些道静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 “你这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对待穷人原来是这样!我,我会还你!……”她哭了。她扑到床上蒙起被子,哭得那样伤心。而更使她伤心的是:余永泽——她深深热爱的人,原来是这样自私的人,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