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初二【语文(统编)】白杨礼赞(第一课时).pptx

1028初二【语文(统编)】白杨礼赞(第一课时).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年 级:八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张萍萍 学 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茅盾 (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茅盾文学奖于1981年设立,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他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学习任务1任务一 绘制课文结构图,理清文章脉络。2任务二交流“白杨图”,品读白杨形象。3任务三比较《题白杨图》,理解礼赞之情。任务一 绘制课文结构图,理清文章脉络朗读课文,绘制课文结构图。1. 寻找文章线索然1.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2.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 种树!——第4段3.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6段4.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5.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9段2. 绘制文章结构图任务二 交流“白杨图”,品读白杨形象交流绘制的“白杨图”作品。 1942年,居住在桂林的茅盾收到一张个人画展的请柬,请柬上写着:举办者沈逸千,中国抗战美术出国展览会总干事。茅盾欣然赴约。看展后,沈逸千邀请茅盾到寓所,拿出一幅名为《白杨图》的水墨画,说这幅作品是根据散文的内容来构思和完成的。请你以茅盾的《白杨礼赞》为主要内容,绘制一幅“白杨图”。具体要求如下:1. 围绕茅盾的《白杨礼赞》进行构思、绘制。2. 画作完成后,在画作上题写一句能够体现画作主题的话。可 以用课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创作。3. 简要陈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可以从绘画主题、内容、色彩选 择、构图设计等角度进行解读。4. 用A4纸进行绘制,绘制手法、形式不限。学生作品1 在这幅画中,有麦田、白杨树,贴合了文中所描写的画面,麦田还没有全熟,掺杂着稀疏的黄色的麦子,在微风中摆动。 映入眼帘的是白杨树,虽然只有寥寥几棵,但无一不笔直。在画白杨树时,我想要把白杨树那种挺直的劲儿画出来,它的枝条永远指向天空,就像北方农民的豪迈的情怀。 地上的黄土可以说明那里十分干燥,环境恶劣,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白杨树显得格外坚韧,生命力格外强。 “田间小道”?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第2段学生作品2 我的这幅画运用了很多色彩,首先是黄土的黄色,麦浪的绿色,白杨树皮的银色和淡青色,这些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在这里我还画了蔚蓝的天和十分耀眼的太阳,这是我的想象,书中没有说到。 我通过“黄绿错综”“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这些文章中的句子,大概确定了这些景物的位置,描绘出了这一幅景色。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第3段学生作品3和4学生作品3 白杨树,主要是以绿色调为主,树叶由不同的绿色渐变而成,树干则是银色与淡绿相结合。整个画面以白杨树为主,田地为辅,突出白杨树挺拔、上进的特点。学生作品4 颜色的选择上,土地是“黄绿错综”的,白杨树的树干是“微微泛出淡青色”的。蓝色部分是白杨枝条叶片交错之间露出的天空,这是为了体现白杨的高耸和高原的开阔。 构图上,选择作者乘车看白杨的视角,体现白杨耸立的姿态。画了一排白杨,但主要体现其中一棵,体现“伟丈夫”。白杨树以“白杨”为主题的名家画作风中的白杨树/莫奈1891圣·雷米的白杨树/梵高1889白杨树/保罗·塞尚白杨/吴冠中1976任务三 比较《题白杨图》,理解礼赞之情联系课文,比较茅盾《题白杨图》的初稿和定稿。 他十分热情地把我请到寓所,拿出一幅题名《白杨图》的水墨画请我鉴赏,解释道,这是他读了我的散文《白杨礼赞》后取其意而画的,希望我能在上面题几个字。我一时高兴,就信笔题了一首诗,曰:“北方的佳树,挺立揽斜晖。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挤楠枋死,甘居榆枣俦。丹青留风格,感此倍徘徊。”后来这首诗正式发表时,我作了一些改动,并题名《题白杨图》。——《茅盾回忆录·下》题白杨图(原稿)茅盾北方的佳树,挺立揽斜晖。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挤楠枋死,甘居榆枣俦。丹青留风格,感此倍徘徊。题白杨图(修改稿)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文档评论(0)

中小学优质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中小学优质资料,公众号悠悠化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