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中国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pptx

中职 《中国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中国历史历史中职第二课春秋时期

第二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目;;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都城在镐京 (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天子) 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周平王迁都到洛邑(洛阳)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一、社会巨变;;;;;;;;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安阳)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史记》中讲,商鞅曾先后三次面见秦孝公,去陈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强秦的奇计。 第一次讲的是帝道(头一次讲,把秦孝公给讲睡了) 第二次讲的是王道(第二次讲,秦孝公没睡,但也腻歪得够呛) 第三次讲的是霸道。(第三次讲,终于讲到了秦孝公的心坎里,语数日不厌);1.商鞅舌战群臣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商鞅徙木立信;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五十两黄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一百两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一百两黄金(黄铜)。 立木取信,意义是为了使新法取信于民。;一是废除井田制,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按亩收税,并准许土地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 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三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推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四是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是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类别;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 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商鞅后来落得个"车裂"的下场------改革者没有好下场?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了没有? ;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该时代评价。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命运,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其影响是否延续下去。 商鞅虽死,但是其变法内容却一直在秦国沿用,也帮助秦国进一步发展,为秦国的兼并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诸子百家;1. 历史背景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作品: 《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1、孔子 (1)生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 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康熙皇帝对孔子题了一个匾,称他为“万世师表”)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文圣”;孟子为“亚圣”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直至今日也仍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2)孔子的主张: ① 核心观念是“仁”,关爱他人,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孔子的主张: 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③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④文化典籍:整理六经,文化传承。 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