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专题三十五 病虫害(含答案解析).docx

2022高考地理专题三十五 病虫害(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专题三十五病虫害 【点拨高考】 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病虫害多发,威胁农业生产及人类其它活动,近几年,病虫害问题出现较多,部地区分高考对病虫害的关注较多。该知识点和农业、气候等关联较多,考查试题综合性较强,往往结合世界、中国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综合考查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知识。故一定要结合当地环境分析病虫害的原因及危害、治理措施。 【知识梳理】 一、病害 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1)不良环境: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过度潮湿易引起小麦锈病、稻瘟病,干旱易引起小麦白粉病;(2)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二、虫害和鼠害 1.虫害的常见类型: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2.鼠害及其危害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①繁殖快,适应能力强;(内因)②适宜的气候条件;(外因)③自然或人为造成天敌减少。(外因)人为因素:土壤水肥条件改善、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长期使用化学农药。 三、农作物病虫害少的原因 (1)虫源:种植农作物的环境较为封闭,不易受外来病虫的影响。(2)气候:气温低,病虫害少;气候干旱,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细菌和害虫的繁殖。(3)紫外线:紫外线较强或照射的时间较长,灭杀了大部分的细菌和害虫。(4)水土环境:水分和土壤等条件好,作物生长得较好,因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5)种植环境中有较多害虫的天敌。(6)森林火灾,烧死虫卵。 四、蝗灾 1、蝗灾成因: (1)干旱: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是将卵产在没有植物或植物稀少的滩涂荒地里,所以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大量繁殖。往往旱季过后一般是多雨期,降雨使得大量的虫卵得以孵化,利于幼虫的生长。一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群聚成灾。 (2)生活习性:蝗虫有群居的习性,它们的飞翔能力很强,每天可以飞行150公里,难于防治。另外它们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繁殖能力极强。一只雌性蝗虫可产300颗虫卵,成长期仅为2个月,只要雨水充分,蝗虫一年可以孵育3-5代。在环境适合的条件下,它们可在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3)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 2、蝗灾防治 (1)环境保护。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因此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尤为重要。 (2)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洒。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保护好蝗虫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3、发端于东非,飞越红海,进入中东和南亚,又到邻国巴基斯坦、印度,沙漠蝗虫正在亚非数十个国家肆虐。沙漠蝗灾从东非到印巴,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波及中国机率很小。 (1)地形:印巴与我国之间有高大的地形和寒冷高原气候阻挡,蝗虫很难飞跃。因此,蝗虫从西藏地区入侵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2)风向:目前南亚正值东北季风盛行的季节,蝗虫也很难顺风迁徙而来。但如果蝗灾继续持续,在未来3-5个月中,受西南季风气候影响,沙漠蝗迁飞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会升高。 (3)气温:蝗虫是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