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双减分层作业设计17 古诗三首.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双减分层作业设计17 古诗三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 17 古诗三首 节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认真读,写工整。 zhōnɡ duàn chǔ jiānɡ ɡū fān yáo wànɡ 意图:书写练习,巩固生词字的掌握。 2.根据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将诗句内容与相应图画连线,并在图画下方写上相应的古诗题目。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 意图: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图文对照了解诗词内容。 3.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望天门山 , 。 , 。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下面对《望天门山》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山、碧水、孤帆、日边”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使人联想到一幅碧水青山,白帆红日的清丽画面。 B.“出”字是写青山会自己从岸边走出来。 C.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意图:默写古诗,借助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动词,感受诗句描写的壮丽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我能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诗句,知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是形容西湖湖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B.《望洞庭》这首诗的韵脚分别是“和、磨、螺”。 C.“欲把西湖比西子”是说西湖虽美,但比不上美女西施。 意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古诗中难词和关键诗句的意思,能找出古诗的韵脚。 根据情境,默写古诗。 祖国的风景美如画。当我望着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刘禹锡的《望洞庭》中的诗句:“ , 。”当我漫步西湖边,看到西湖就像西施一样美丽,无论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神韵独特,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 。”我还知道别的写景的诗句:“ , 。” 意图: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加强古诗的积累与默写,巩固生字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 参考答案(第六单元) 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 基础性作业: 中断 楚江 孤帆 遥望 2. 3.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 李白 B 拓展性作业: 1.C 2.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