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尊、雅言 中国古代传统礼治社会管窥.pdfVIP

孝亲、敬尊、雅言 中国古代传统礼治社会管窥.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亲、敬尊、雅言 中国古代传统礼治社会管窥 孝 亲孝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子女长大成人之后,理应用 “孝行” 来表达感恩之心。子女对于父母的孝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现了不同的层次。《礼记》说:“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 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唯”和“诺”都是应答他人召唤的声音,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比较短促,回应的速度比较快,而后者是拉长了 腔调的应答,回应的速度也比较慢。很显然,前者的回应比较积极, 后者比较怠惰。因此,孝顺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召唤,一定是“唯而不 诺”。不但如此,如果手上正拿着“业”,就是写着老师传授的学问的 木版,一定要先放下;如果正在吃东西,要先把食物吐出来;赶快到父 母那里去,也许有急事,怠慢不得。如果内心没有敬意,就不会有这 样的表现。《礼记》又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 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凡是深深敬爱父母的人,脸上必然 会有和气、愉色、婉容,而不会有厌烦之心、恼怒之色。仅仅做到以 上几点,还不是高层次的孝。高层次的孝,不仅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 不让父母无谓地操心,还要为父母增光,不辱没父母的名声。《礼记》 说:“善则称亲,过则称己。”有了善行就归功于父母,有了错误则要 归咎于自己。敬 尊《礼记》言:“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里的“自 卑”是自我谦卑的意思。“自卑而尊人”,是中国人彼此交往的重要原 则,只有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处处尊重对方,社会才会进入高度和谐的 境界,这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平等。这一思想贯穿了古人生活之中的 各种行为礼仪。比如,对于人的容貌、神色等方面的要求,古人称之 为“礼容”。《礼记·玉藻》中说:“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 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 色容庄,坐如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居闲的时候,体态舒缓 平和。如果要去见自己尊崇的人,立即会整肃仪容,容色谦敬无比。 说到做客,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着对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 记载。《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中说,士与士初次见面,一定要 带着礼物,常见的礼物是雉(野鸡)。原因是,雉一旦被人包围、无法 逃脱时,既不会惧怕人的恐吓,也不吃诱饵,而是迅速自杀,所以人 很难抓到活的野鸡。用雉作为见面礼,是借此表达彼此要用“守节死 义”的精神相互砥砺的意思。在先秦时期的礼仪活动中,礼物常富于 道德隐喻,礼物不怕菲薄,礼仪的核心是增进彼此的情谊。 雅 言中国的礼貌用语大多是从经典里面提炼出来的,不仅言简意赅, 而且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礼仪场合说话, 善于使用雅言,不仅得体而且有书卷气。传统的雅言当中,祝人长寿 常用的词语之一是“竹苞松茂”,这个词出自《诗·小雅·斯干》中的“如 竹苞矣,如松茂矣”。“苞”是竹根。竹子是连根丛生的植物,一荣俱 荣。而松树则能凌寒斗雪,四季常青。后人取此句成“竹苞松茂”一词, 比喻人的根基像竹子那样稳固,枝叶像松树那样茂盛。晚辈每每用“竹 苞松茂,日月悠长”为长辈祝寿。古人不仅在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中处 处渗透着“自卑而尊人”的君子气象,在书面交流中也十分注意礼仪规 范。比如魏晋时期的书信写法,一般包括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 正文、祝愿语、署名等几个部分。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用 语会有相应的区别。比如,《孝经》说:“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 严。”所以给父母写信,常把“膝下”一词转化为对父母的提称语。传 统书信的落款也大有讲究,一般需要在自己的名字之前注明身份,如 儿、学生等。此外,还要根据彼此的关系再缀上“启禀词”,比如对长 辈用“叩禀、拜上”,对平辈用”谨启、手书”等。三字总概我国自古是 “礼治”社会。前贤先哲们将“知礼”作为个人修身的重大命题,把做一 名“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国传统礼仪称谓各异、形式多样, 而其核心价值理念可归为孝、敬、雅三字。

文档评论(0)

xiaoche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