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 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重点)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关键字词,感悟赵一曼的品质。(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粗瓷大碗的图片。 过渡: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的一个粗瓷大碗,一个普普通通的碗为什么会被收藏在博物馆呢?它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课件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体系以军事历史为主,主要从事收藏、研究、陈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史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1.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学生自由说,教师适当引导、纠正。) 3.引导学生了解“赵一曼烈士”,出示相关资料: 赵一曼,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中国共产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6月二次被俘,1936年8月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四川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4.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正音。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陈列 联络 搪瓷缸 高粱 一顿 侦察 提示:“陈”“侦”是翘舌音,“缸”“粱”是后鼻音。 (2)指导字形识记。 形近字比较:粱——梁曼——慢同音字比较:联——连 (3)指导学习多音字“还”,辨音组词。 ①妈妈还(hái)在加班。 ②我借的书已经还(huán)给他了。 5.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提示”,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6.请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三、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一)“一次”与“感人”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启发思考:这个段落有三句话,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碗?(引导学生关注第二、三句话中“仅仅”“一次”“感动”等字词。) 3.提问:赵一曼只用过一次这个碗,它的感人之处又在哪里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相机介绍“倒叙”的写作手法。) (二)“送碗”与“还碗”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1)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送碗?(抓住“早就送给”体会赵一曼没有碗的日子很长) (2)小通讯员送碗时的心情如何?(抓住“一直想”“好不容易”“连忙”等词语体会小通讯员给赵一曼“找碗”和“送碗”的急切心情,这从侧面表现了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 2.学生自由默读第3~4自然段。 (1)启发思考:赵一曼面对送来的碗是什么态度呢?(“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语言描写) (2)为什么赵一曼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小结:赵一曼以为小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了碗送给自己,所以坚决要求退回去。这体现了赵一曼以身作则,爱护老百姓的品质。 (4)男女生分角色读赵一曼和小通讯员的对话。 朗读指导:赵一曼的话要读出恳切和坚决的语气,小通讯员的话要读出焦急和为难的语气。 (三)“盛饭”与“倒饭” 1.学习第5~8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从哪些句子、字词可以看出赵一曼关心、爱护同志? (3)为什么“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3.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全班分享。教师相机引导。 4.教师小结:小通讯员的所做所想,特别是一个“该”字,说明赵一曼已很长时间未曾吃过饱饭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浸透着战士对政委的爱戴。再看赵一曼所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是对赵一曼动作的描写,一“盛”一“倒”,“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与“半碗野菜粥”,生动地表现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老李的“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对表现赵一曼的这种品质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四)“急叫”与“笑说” 1.学生齐读第9~11自然段。 2.引导发现: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是先写“丢碗”,再写“丢碗”的原因。 3.指名朗读赵一曼和小通讯员的对话。 朗读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ku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需要PPT中视频,请留下邮箱,看到会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