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家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学会从辨析文章.写作目的入手进行比较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培育多角度观看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联想力和发散思维的力量。  2、通过学习,培育同学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珍惜友情的感情。  教学内容:课文《家乡的榕树》中的“榕下小憩”片断和《风景谈》中的“桃林小憩”片断。  理论依据:叶圣陶:“语文教学应当摆脱课堂的束缚,引导同学广泛阅读,从文学的宝库中吸取丰富的养分。”“应当引导同学大胆尝试。无论胜利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  教学方法:比较法;尝试法。  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同学把握比较阅读的方法;难点在于对阅读材料的.写作目的的把握。  使用教具:幻灯机。  教学思路:先明确比较阅读的意义,介绍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和方法,然后通过详细的阅读活动,引导同学把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再鼓舞同学大胆尝试,从立意、选材、组材、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实践,切实把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从而实现力量迁移的教学目的,使同学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拓展思维,学会求同求异,培育多角度思索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引入。  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是学会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培育阅读爱好、提高阅  读力量的好方法,有比较才有辨别,许多高校问家都是得益于此的。比较阅读的形式,最基本的一种是内容比较和形式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则是比较的基础。今日,我们就来进行比较阅读,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明确阅读内容与比较项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家乡的榕树》这篇抒情散文。这篇课文写久居异乡  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客地大榕树下漫步?????、玩耍时,由眼前景物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家乡榕树下的一桩桩布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的儿时往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哺育庇护自己的家乡的眷恋之情。回读《风景谈》一文中的“桃林小憩”(见课本36页第三段)一段,并与《家乡的榕树》一文中的第8、第9自然段 “榕下小憩” (见课本124页)作比较,分析它们在立意、选材、组材、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点拨:这两段节选文字的体裁都是散文,同是写工余休息的片断,但它们的.写作目的不同,立意、选材、组材、情感、表达方式也就不同。先比较.写作目的,再依据.写作目的的不同,来比较其它方面的异同。  回顾:《风景谈》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家乡的榕树》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风景谈》一文讴歌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借“谈风景”来“谈政治”,表达对解放区的无限喜爱与憧憬,隐隐透露出“中华民族要解放,就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意。《家乡的榕树》一文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哺育庇护自己的家乡深深眷恋之情,抒发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和喜爱。两文的.写作目的不同,内容和形式也就有所不同。  请完成下页附表:  3、引导同学填写表格,留意拓展同学的思维,强调答案可以敏捷组织。  老师点拨答案要点:(1)立意:《风景谈》中的“桃林小憩”,反映的是抗日战斗时期在延安的革命青年工作之余休息、学习的情景,表现他们的崇高精神世界;《家乡的榕树》中的“榕下小憩”,表现的是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因为有榕树的庇护才得以透一口气,获得劝慰和满意。  (2)选材组材:“桃林小憩”,一方面表现环境条件的简陋、恶劣:在“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这个所谓的“风景”里,只有二三十棵桃树,半盘旧石磨就是“圆桌面”,几尺断碣、一截旧阶石和一些大小石块就是几案和凳子,桃林前面是荞麦和大麻、玉米,这就是“风景”;另一方面又着力突出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清茶和枣子待客,更有几位“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温雅地悄悄坐着休息;一群青年男女或坐或蹲,正在“争辩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长石条上躺着一位用书掩住脸的……他们到这里只为消退疲惫。这些描写突出了延安青年的名贵精神。“榕下小憩”则围绕家乡榕树给人庇护来选材。一方面着力描写了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荫凉”;另一方面又突出描写烈日下农人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一天辛苦后的乡亲们躺在树下纳凉,谈庄稼、说《水浒》、拉胡琴、唱小曲……在榕树的庇荫下找到一点劝慰和满意,突出了榕树给乡亲们的抚慰和欢乐。  (3)情感:都表现出了的喜爱、崇敬、憧憬之情,但“桃林小憩”侧重于崇敬和赞美,“榕下小憩”则侧重于表现喜爱、思念和眷恋之情。

文档评论(0)

xhh1174395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