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克己复礼》错题本(试题版).doc

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克己复礼》错题本(试题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 1 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克己复礼》错题本(试题版) 考点: 1.“礼”“仁”概念与产生原理(12.1) 2.“礼”的来源与代表人物(3.14)(7.5) 3.“名不正”的表现与目的(3.1)(6.25)(16.2) 4.“正名”的概念、意义与方法(13.3)(12.11) 5.孔子的发明:“孝”与“礼”“仁”的关系(1.2)(2.8)(17.21) 6.“礼乐”与“仁”的关系(17.11)(3.3) 【考点研究】 1.“礼”的来源 (1)“周礼”的来源——夏商 (2)夏商周“礼制”的特点——夏商简陋、朴实,周文化发达、文明程度高(“文”) (3)“周礼”形成的方式:监(通“鉴”,借鉴)——顺时(顺民心),损益(增删)夏商礼制 (4)孔子对周礼的态度:郁郁(丰富多彩),文(完美)——“述而不作”:非复古,非革命,积累进化(传承基础上创新) 2.“礼”的代表人物与孔子的态度 (1)“礼”(周文化)的代表人物——周公 (2)“梦见周公”的象征义——盛世有望的征兆,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向往西周礼乐社会的政治理想)。 (3)“吾衰”与“不梦”的并举的作用——个人命运与世道盛衰的联系 (4)“不梦”的两种解读 ①志衰不梦——复兴东周、恢复旧礼无望 ②志在身衰——年老心余(“猛志固常在”),力不足(“时不利兮”) (5)孔子的心情:谓语前置句(“甚矣”,程度;“久矣”,时间)——悲伤,思慕 【考题对接】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 ) A.众星共之(gǒng) 道之以德(dǎo) 既庶矣(shù) 千乘之国(shèng) B.焉用彼相(xiàng) 期(qī)可已矣 必偃(yǎn) 周监于二代(jiàn) C.八佾(yì) 盖阙如也(quē) 先生馔(zhuàn) 衣夫锦(yì) D.譬(pì)如 三年之丧(shāng) 孝弟(tì) 闻乐(páo)不乐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之丧,期己久矣(一周年) ? B.陪臣执国命(掌握) C.君子务本(致力,从事)???? D.克己复礼??(约束)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 ④夫君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7.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五世希不失矣 B.则民无所错手足 C.周监于二代 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相同一项( ) A.子将奚先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必也正名乎 D.衣夫锦,于女安乎 9.选出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不相同一项( ) A.有是哉,子之迂也! B.甚矣吾衰也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D.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有事,弟子服其劳 B.曾是以为孝乎 C.有酒食,先生馔 D.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