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doc

(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六)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光明日报开设的《新书访谈录》栏目,选取近期出版的高质量新作,带着公共议题、大众视角向学者、作家、译者、编者提问,以访谈的形式介绍新书的精华内容,完整呈现作者的所思所想。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2020年出版专著《黄河与中华文明》。光明悦读:您在新书中说,“一条大河对早期人类起最大作用的一般不是它处在高海拔地区的上游,而是中游、下游。中华文明的摇篮产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绝不是偶然的”,那么,大的河流就必然产生重要的文明吗? 葛剑雄:近年来,我着重研究思考了大河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大的河流就必然产生重要的文明吗?但亚马孙河并没有;都说文明离不开河流,但也有例外,希腊文明是依赖海洋的。书中讲的大河与文明的关系是比较具体的,从本质上讲,人类对水、土地等环境的需求是具体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水就有了一切、大河一定能孕育出大的文明。 为什么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呢?黄土高原、黄河冲击的平原有一个特点,就是土壤疏松。而当时的长江流域,植被过于茂密,有很多森林沼泽,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没有很好的生产工具来开垦耕地黄河流域恰恰没有茂密的森林,在当时比较适合人类发展农业。此外,早期的黄土高原是很平坦的,上面有大的源,原始植被没有被破坏,没有什么水土流失,就像《诗经》里描写的“周原腆腆,董茶如饴”。 光明悦读: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分析还原当时的景象吗? 葛剑雄:历史地理学要复原当时的情况,回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当时的地理环境,才能正确地理解历史。通过分析比较大河的各种要素,我们可以肯定,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在当时的北半球中间,也是最有利的发展环境。耕地面积超过了尼罗河三角洲、两河流域的所谓“新月形农耕带”,而且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是连成一大片的,形成了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文明的产生离不开大的地理环境,而黄河是这个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人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自然环境,就会取得好的发展成果。 (摘编自《以考古之光照亮文明深处与细节——中国考古与历史主题新书访谈》,《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8日) 材料二: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符号化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黄河对于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意义何在?我们该从什么角度去全面理解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呢?最近读葛剑雄先生新著《黄河与中华文明》,对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展示不同区域的人地互动的差异性,是该书的重要特色。正如谭其骥先生所言:“历史好比演刷,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书中主要是从黄河流城地质地貌,到分迷支流水系,再谈黄河流域的文明变迁与人地互动,将黄河流域内的地里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系统化,让读者去自己体会。同时,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河流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并非在于干流主河道。相反,日常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的地方往往是大大小小的支流及其流战环境,黄河干流不是黄河流域的全部,相对而言,支流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开发环境。因此,在对地理环境的介绍中,该书以黄河干流流路为视角,自两向东分述沿线支流水路,对黄河上中下游分别介绍,特别是对较大的流域,例如涅水、渭水,以及河道平原、银用平原等,理解它们的环境特点与差异。此外,该书重视吸收现代调查数据与最新研究成果,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黄河沿钱的关键水文及历史文化特征。例如书中引用了2017年出版的最新黄河流域基本地理洞支数据。介绍沿线基础地理情况,是了解黄河流域自然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是深刻理解黄河流城孕育文明、促进文明演化的重要基础。 (捕编自《黄河,中华民族一首读不完的诗篇——读葛剑雄先生《黄河与中华文明)》,(文汇报)2020年11月27日) 材料三: 黄河,古称“上河”“九河”,到了汉代被称为黄河,有“四淡”(当时认为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是最大的四条河流)之宗之称。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一直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就像一块磁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