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核医学课件 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第十五章介入治疗第十六章敷贴治疗(14-15-1)邓力平课件(2).ppt

影像核医学课件 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第十五章介入治疗第十六章敷贴治疗(14-15-1)邓力平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放射性药物介入治疗? 第一节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brachytherapy)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距离治疗术语(brachytherapy),其定义为将具有包壳的放射性核素直接埋人肿瘤组织内,通过核素持续发出低能X射线或γ射线的低剂量辐射作用,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l9l4年法国巴黎使用镭管经尿道插入治疗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在肿瘤治疗应用种类不断增加,其中,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和肝癌的技术相对较成熟。 我国2002年临床引进和应用放射性粒子(主要为碘-125种籽源)植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多种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如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等。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主要治疗原理是:植入肿瘤组织间的放射性粒子,通过发出的γ射线以及电子能量转换产生特征X线或韧质辐射的直接杀伤效应,以及辐射产生的自由基的间接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虽然植入放射性粒子发射的射线能量相对较小,但能持续地对肿瘤细胞进行辐射作用,因此,放射性粒子可不断地杀伤肿瘤靶细胞,经过足够的剂量和半衰期,能够使肿瘤细胞失去增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控制肿瘤的目的。 一、放射性粒子 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是将放射性125I封焊于钛金属壳内,制成约0.8 x 4.5mm 的“籽源”,通过植入器把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间,使放射性粒子持续低剂量近距离辐照和杀伤肿瘤组织,达到治疗和控制肿瘤的目的。目前放射性粒子中临床常用的核素为碘-125(125I),其半衰期为59.6天,以电子俘获方式衰变为主,93%的能量发生内转换,仅7%以γ射线方式释放,主要γ射线的能量为36KeV。由于其能量低,辐射距离较短,组织内半值层约为20mm,组织穿透能力17mm。其初始剂量率为7.7cGy/hr,生物相对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iciency,RBE)为1.4,临床治疗时要求精确均匀植入粒子,使得受照射剂量达到8~10cGy/h。其次,常用放射性核素为钯-103(103Pd),半衰期为l7天,γ射线的能量为21KeV,初始剂量率为20cGy/h。其治疗优势与125I 粒子相似,两者在临床应用时均易于进行辐射防护。不同的是103Pd衰减过快,对于增殖快速的肿瘤,103Pd粒子疗效可能优于125I粒子,但是相反对增殖较慢的肿瘤,125I粒子疗效可能优于103Pd粒子。 。 横纹肌肉瘤 二、粒子治疗计划系统 在过去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由于不能确切的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或由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耐受性的限制,不能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局限性在于由于只能大约估计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边界,治疗计划显示剂量曲线没有涵盖整个靶体积。2O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适应证选择标准的提高、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herapy plan system,TPS)、术后分析系统和新的放射性核素的出现,可以确保在三维空间上区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能够在三维空间上看到靶体积或正常组织与等剂量表面覆盖情况,这一特征对于判定肿瘤靶体积和精确躲避周围关键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肿瘤与关键器官相邻较近时,如直肠和膀胱。随着新型的放射性核素的不断研制成功,彩色超声、CT三维TPS的应用技术和植入技术快速提高,粒子治疗定位更加精确,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合理。对于那些术后复发的肿瘤,尤其是外科和放疗后复发的肿瘤,粒子种植治疗无疑是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应用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可以决定粒子源的总活度、治疗剂量,评估肿瘤形态、体积以及决定粒子在肿瘤内的空间分布,使得植入粒子的治疗剂量在靶体积内呈三维空间分布,这样大大提高了近距离治疗的精确度。目前,单一放射源的剂量分布计算是应用蒙特卡罗数学模型,根据CT、MRI或超声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剂量计算和评估粒子的等剂量曲线,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可比较不同的治疗计划,并可以预测并发症情况。由于TPS引入计算机技术,使临床肿瘤放疗剂量自动计算变得简单易行。一般建议对于单纯近距离放射治疗患者,125I粒子的处方辐射剂量为145Gy,103Pd粒子的辐射剂量为115~120Gy。 三、植入器 放射性粒子植入器包括粒子的储存仓、盖板、中心轴和定位机构。储存仓内设有轻轻压住放射性的粒子的弹簧压紧机构,该弹簧压紧机构由压紧轴、压簧组成。国外应用较多的是Mick植入器,其具有精度高、防护安全和不易卡源等优势,但也存在植入器过长,不便于头颈部和表浅部位肿瘤的治疗等的缺点。国内植入器均存在卡源、操作不方便、术中无法适时记数粒子和防护等问题。对于腔内器官肿瘤也可应用导管植入器,但操作

文档评论(0)

卖报的小行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