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辐射防护学课件 15医用辐射事故的预防..已.ppt

医学辐射防护学课件 15医用辐射事故的预防..已.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分级报告的规定及时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生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和重大辐射事故后,事故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报告国务院;特殊情况下,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报告,并同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4.禁止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事故。 (二)医用辐射事故现场处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辐射事故的作业,组织控制事故现场,划定禁区; 卫生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发现和救出可能损伤人员,根据伤情、放射性污染和辐射照射情况对伤员进行初步分类,对可能和已经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对受污染人员进行去污处理并应隔离; 公安主管部门对于放射源丢失、被盗的事故,应立案侦查和追缴。 (三)医用辐射事故后续处理 1.各主管部门应及时分析事故的原因,判定事故的性质和级别,对于受照人员和事故处理人员做好剂量估算和剂量监测工作; 2.对于发生事故的肇事单位或个人,要依据辐射事故管理有关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其他责任; 3.任何事故无论损失大小,都会对工作人员和周围人群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在处理过程中,要恰当地开展舆论宣传,切不可夸大其害,扩大事态的发展,引起不良社会影响。 外照射事故中的人员的处理 在外照射事故中,了解吸收剂量在体内的分布对预后判断和医学处理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受照人员病情的初步估计可根据其早期症状、血象变化并参照其他物理计量的估算,有条件者可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微核试验。 事故受照人员的处理方法 全身或全身等效剂量<0.1Gy者可作一般医学检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受照剂量>0.25Gy者应予以对症治疗; 受照剂量>0.5Gy者应住院观察,并给予及时治疗; 受照剂量>1.0Gy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治疗; 受照剂量>2.0Gy者,应送专科医院救治。 2. 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处理 核医学科辐射事故往往伴随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可以分为外污染和内污染。 (1)放射性核素体外污染的监测及处理 a.对于体外污染应根据污染放射性核素种类选择恰当的表面污染测量仪器,注意到低能β核素污染的可能性,选用低能β核素专用探测器。 b.不明核素种类时,则应先选用β-γ表面污染监测仪测量。 c.先测量仪器本底,证实仪器正常时,再开始测量。 d.监测时采用直立、四肢和手指分开探测器表面尽可能地靠近污染表面,但不要贴到污染表面,以免仪器被沾污。 e.姿势,首先监测手和手臂,再重复一次,再从身体前面头顶开始至全身,仔细监测前额、鼻、口腔、颈、躯干、膝和踝部,转身按同样顺序监测身体的背面,最后监测脚底。 (2)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监测及处理 a.放射性核素可经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甚至完好皮肤进入体内造成内污染。 b.如果发现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情况,应立即着手调查污染核素种类,收集有关样品:在工作人员沐浴前进行鼻拭子的测量;留存口罩作放射化学分析;收集有关样品。 c.事故最初几次尿样可分别留存,以后连续24小时收集;收集并分析测量粪便样品,至少收集最初3~4天的样品,取呼吸带气溶胶样品,做放射性气溶胶粒谱的测量。 d.做全身放射性测量,有必要并有条件时可做甲状腺测量和肺部测量;必要时留取血、痰和其他样品等。对于放射性核素分析结果和整体测量数据,按《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GB/T 16148-2009)和其他有关方法,估算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和受照剂量。 e.一旦有内污染事故时,应尽快清除初始污染部位的污染,阻止人体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f.加速排出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其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沉积;同时也要防止加速排出措施可能给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特别要注意加速排出加重肾损害的可能性,必要时应在肾脏损害极期到来之前,早期促排。 g.对于疑有吸入时,应冲洗鼻、咽及口腔;疑有摄入时,应通过机械或药物催吐、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洗胃来减少胃肠道吸收的放射性核素。 h.应尽早根据放射性核素种类选择适宜的加速排出的药物,对于碘的内污染应服用稳定性碘(如碘化钾)封闭甲状腺以阻止放射性碘在甲状腺的沉积。 i.摄入放射性碘后立即服用碘化钾,甲状腺内放射性活度可减少87%~96%,摄入后4小时再服用碘化钾,防护效率则不到50%,最迟也应在摄入放射性碘6小时之内服用碘化钾。 三、医用辐射事故的经验教训 1.要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 2.要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 3.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4.要加强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检查 5.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放射防护水平和安全文化素养

文档评论(0)

卖报的小行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