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实践(演示文稿).ppt

千米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实践(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培训防冲 g、个体防护 所有人员做到熟悉防冲知识、规程措施和避灾路线;自觉遵守“危险区域人员限入、远距离作业”等制度;休息时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保持站立,禁止坐姿、依靠巷道帮部或其它物品休息;冲击危险严重的区域,作业人员佩戴防冲头盔、防冲背心,在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下,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不受伤害。 * 徐矿集团生产技术部 黄志彬 汇报提纲 一、徐矿集团冲击地压情况概述 二、徐矿集团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三、徐矿集团今后防冲工作打算 一 徐矿集团冲击地压情况概述 徐矿集团有着130多年的煤炭开采史,目前,徐州本部煤炭资源接近枯竭,在生产的6对矿井均已进入千米开采,其中张集煤矿延深采区主水平达-1260m。 徐州本部自1991年首次发生冲击地 压以来,已先后有5对矿井发生了54次 冲击地压,其中造成人身伤害12次,工亡10人;累计破坏巷道2843m。 54次 煤层49次 岩层5次 回采28次 掘进25次 修护1次 深部53次 浅部1次 1、分布特征 2、主要原因 冲击地压 ⑴冲击倾向性 35组煤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只有3组煤岩层无冲击倾向,其余均具有弱及以上冲击倾向性,达91.4%。 ⑵开采深度 90年代以后,徐州本部矿井全部进入-500m以下开采,并以每年25~30m的速度递增,现均已进入千米开采。深部地应力高。 ⑶上覆煤柱 7、9煤联合开采,层间距25m左右。在7煤煤柱下方掘采9煤时,应力叠加。 2、主要原因 ⑷巷道密集 7、9煤同采区两翼跳采,巷道密集,平面、立体交叉多,巷道应力集中。 冲击地压 ⑺地质构造 断层、向背斜、煤层分叉及合并等构造较多,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应力明显。 ⑸厚层坚硬顶板 较多采掘区域顶板分布厚度10m以上的厚层砂岩,顶板蓄积能量大。 ⑹开采扰动 采掘活动集中,开采扰动,动静荷载频繁。 二 徐矿集团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集团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总工程师 安全生产 副总经理 技术中心 安全监察部 教培部 规划部 生产技术部 副总工程师 矿井 防冲机构 1、管理防冲 ⑴组织体系 2010年“张双楼煤矿7·30”事故后,徐矿集团生产技术部成立了冲击地压防治专职防冲科,各矿井相继成立冲击地压防治专职部门,配备防冲专职、专业人员,形成了职责明确、防治专业的组织体系。 ⑵管理制度:1个规范、2个规定、3个办法 冲击地压危险采区设计与实施规范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 微震监测系统管理规定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办法 防冲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防冲安全程度评估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1、管理防冲 冲击倾向鉴定 预测预报 冲击地压防 治 个体防护 效果检验 解危措施 开采设计优化 冲击危险评估 冲击危险 区域划分 2、技术防冲 ⑴防治程序 ⑵防治程序的具体做法 a、冲击倾向鉴定 通过鉴定,划定冲击地压煤层和冲击地压区域。 2、技术防冲 指标 强冲击 弱冲击 无冲击 动态破坏时间 DT/ms ≤50 50~500 >500 冲击能量指数KE/kJ ≥5.0 5.0~1.5 <1.5 弹性能量指数WET ≥5.0 5.0~2.0 <2.0 2、技术防冲 b、开采设计优化 徐矿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编制了《徐州矿务集团公司冲击地压危险采区设计与实施规范(试行)》,并于2012年3月23日起试行。从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巷道及硐室布置、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冲击地压监测及治理、图纸资料等方面对设计与实施做了规范和要求。据此优化设计、规范操作,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超前、主动、有序。 2、技术防冲 强冲击 中等冲击 弱冲击 无冲击 c、冲击危险性评估 徐矿集团规定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均需按照“整体定性、分段定级”的要求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 中等 一般 轻微 严重 整体定性 分段定级 2、技术防冲 d、装备监测 近年来,徐矿集团在钻屑检测的基础上,发展了装备监测。先后引进使用了电磁辐射仪、微震和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等先进装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 电磁辐射仪:1999年三河尖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试用电磁辐射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工作,徐州本部矿井累计配置KBD5电磁辐射仪28台。 2、技术防冲 微震监测系统:6对矿井均安装使用了SOS或KZ系列微震监测系统。2013年1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又实现了微震测系统的远程联网。远程联网平台具有实时显示、数据下载、分析预警等功能。 实时显示:微震监测surfer平面报表、plot曲线报表、实时波形信号; 数据下载:微震数据库及波形文件; 分析预警:用“SEISGRAM”及“MULTILOK”软件分析

文档评论(0)

aliv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