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

第12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瓜分狂潮 课程标准: 1、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了解其主要史实,并分析其影响。 2、了解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史实, 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一、甲午中日战争 1. 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改革不彻底;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缺乏;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斗争频繁。 材料二:“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说明了什么 ? ①因果关系。日本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早就制定“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妄图从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②说明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⑴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扩张政策,以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蓄谋已久) 材料三: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2)材料三日本所需的战争“由头” 是什么? (2)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 背景 ⑴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扩张政策,以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蓄谋已久) 1. 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扩张政策,以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2)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根本原因 ——导火线 2. 主要经过 课堂笔记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日本的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1894.11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据<旅大史话>记载: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日本血洗旅顺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杀的种种惨状。他写道: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少,没有饶过一个。所过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小孩也有,也有开膛破肚的,也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是。 1896年11月,日军撤出旅顺后,清朝派来接收旅顺的官员顾元勋在此树立了第一块碑石,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以示祭奠。 1. 背景: 2. 主要经过: 丰岛海战 黄海战役 3. 结果: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 课堂笔记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危害 内容 割三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二亿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工厂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 探究学习: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分析《马关条约》与以前的条约有何不同? 与之前条约的不同: ①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②政治:直接割地 资本输出为主 瓜分中国 3. 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课堂 笔记 4、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A.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B.维新派:维新变法 C.革命派: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D.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课堂笔记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知识拓展 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二. 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1)原因: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根本原因 (2)口号: (3) 意义: “扶清灭洋” 课堂笔记 评价:①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义和团团民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二.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