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学会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 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通过经历公式多种推导方案的设计及比较,领会特殊到一般,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 3.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与统一,感受数学的形式美与简洁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推导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归纳启发式作为教学模式.通过合作交流,类比联想,归纳化归,总结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平面直角坐标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时,引出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计意图:平面图形最基本的要素是点和线.在研究了两点间距离公式后,很自然地会去研究点线间的距离,当然还可以更深入地去探究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这三个距离公式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样引入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特例引入 引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问题1.点到直线的距离指的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选择垂足与点P的距离作为点线距离?选直线上其它点与P点距离可以吗? 问题3.点到直线的距离还可以怎么定义? 设计意图:复习点到直线距离的垂线段定义法,同时引出广义定义法,即点到直线上所有点距离的最小值,为后续目标函数的推导方法的展开埋下伏笔. 自主探究:请同学计算引例中的距离,并考虑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图1lOPyx 图1 l O P y x Q 垂线段法 如图1,过P作PQ⊥l于Q. S1. 求出直线PQ的方程:; S2. 联立直线PQ,l的方程,求出交点Q的坐标; S3. 求出距离,. 评注:很好,该思路自然、简单、清晰. 图2 图2 图3 l O P y x Q R 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过P作PR//x轴交直线l于点R. S1. 求出点P到直线l的水平距离; S2. 在中,; 故,. 评注:这种方案将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在斜边及 角度已知的情况下,显然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可以轻松求解。 3、等面积法 lOPyxQRS l O P y x Q R S S1. 求出的三条边长; 易得,; S2. 利用等面积法求出斜边上的高. 评注:直角三角形构造巧妙,避开研究三角形的内角,计算简洁,快速得出结果. 问题4.还有别的做法吗?如果从刚才点到直线的本原定义来看的话,我们可以先将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表示出来,再求这个距离的最小值即可.那么,要求最小值,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切入呢? 设计意图:引出目标函数法. 4、目标函数法 S1. 求出点P到直线l上任一点M(x,y)的距离的平方: S2. 消元,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 S3. 求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当且当时,取到最小值;此时,. 评注:该方法运用函数思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是典型的解析几何解法. (三)公式推导 问题一般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问题5.以上这些方法应该都可以用来解决该问题,但同学们会选择哪种,或者哪些方法来做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进行方案比较,优选;在比较中,再次领会各种方案的思想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案执行. 在比较之后,师生合作,详细演示等面积法的推导过程. 构造直角三角形,使得所求垂线段为斜边上的高,用等面积法求出高。 图4S1.过P作x,y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l于M、N,构造直角三角形MPN;则 图4 PQ为斜边上的高(如图4) S2.求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 易得,, ; S3.利用等面积法求出|PQ|。 问题6.在上述推导过程有没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我排查,发现必须都不等于0的条件以及与还可能相等等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四)公式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A=0或B=0的特殊情况也符合一般的距离公式.最后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统一为. 问题7.这个公式如何记忆? 问题8.这个公式的对点、线的位置有没有要求? 设计意图:强化公式记忆,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 例1.求点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 (2) (3) (4) 例2.已知点,求的面积. (五)归纳总结 1.学习了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 2.学习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四种不同推导方法;其实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向量法、参数法、不等式法、坐标平移法等. 3.在公式推导过程中,领悟特殊到一般,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 (六)课后作业 1、梳理课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 感受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