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新材料推进先进制造业.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是全球材料生产消费出口大国材料生产进入微利亏损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国新材料年均增长率接近年年产值亿元大部分新材料依赖进口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要达万亿元年均增长新材料综合保障能力提到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要达到年国产汽车累计生产万辆销售万辆高铁建设快马加跃出国门然而一些关键零部件仍靠进口将飞上蓝天所用材料和零部件舶来品新材料工程塑料仪表盘新材料工程塑料内饰件新材料工程塑料保险杠车灯保险杠新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与其他材料牲能的比较新材料蜂窝复合板新材料钛合金钛合金在汽车中应用新工艺注射成型示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是全球材料生产、消费、出口大国。材料生产进入微利、亏损时期。 “十一五”期间全国新材料年均增长率接近20%,2010年,年产值6500亿元,大部分新材料依赖进口。 201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要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25%。新材料综合保障能力提髙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要达到50%。 2013年,国产汽车累计生产2211.68万辆、销售2198.41万辆;高铁建设快马加鞕,跃出国门,然而一些关键零部件仍靠进口;C919将飞上蓝天,所用材料和零部件100%舶来品。 新材料—工程塑料(仪表盘) 新材料—工程塑料(内饰件) 新材料—工程塑料(保险杠、车灯) 保险杠 新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 与其他材料牲能的比较 新材料—蜂窝复合板 新材料—钛合金(钛合金在汽车中应用) 新工艺—注射成型示意图 新工艺—激光拼焊板的应用 新工艺—冷金属过渡技术 新工艺—热冲压成形工艺流程 新工艺—冷金属过渡技术 冷金属过渡技术是将送丝运动与熔滴过渡过程进行数字化协调焊接。电弧燃烧过程中,焊丝向熔池方向运动,当焊丝与熔池接触时,电弧熄灭,短路接触时,焊丝回抽帮助熔滴脱落,保持很小的短路电流,焊丝再向熔池方向运动,冷金属过渡过程重复进行。热量输入量大幅降低,可以焊接承受热容量低的基材,实现钢与铝焊接以及0.3 mm以上薄板的无飞溅、高质量MIG/MAG熔焊和MIG钎焊。 新工艺—喷射沉积成形技术 把金属熔融、液态金属雾化,在高速气流下雾化,在尚未完全凝固前喷射沉积制成金属材料产品的一种新工艺技术。所获材料晶粒细小、组织均匀、能够抑制宏观偏析等快速凝固技术的各种优点。对发展新材料、改革传统工艺、提升材料性能、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具有重大作用。 喷射成形主要应用在钢铁产品以及高强度铝合金方面。 新工艺—热冲压成形技术 将硼钢钢板加热至奥氏体化状态,快速转移到模具中高速冲压成形,在保证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制件在模具腔(本) 体中以大于27℃/s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火处理,保压淬火一段时间,以获得具有均匀马氏体组织的超高强钢零件的成形方式。 得到的是超高强度的车身零件。可以减轻车身重量;能提高车身安全性、舒适性;改善了冲压成形性;提高了零件尺寸精度;可以提高焊接性、表面硬度、抗凹性和耐腐蚀性;降低了冲压机吨位要求。 上海市新材料协会 陈士信 2014年8月 新材料、新工艺 — 零部件行业的新机遇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 上海材料工业 总产值(亿) 企业数 职工(万) 消费标煤(万t) 全市工业 32088.88 9772 266.7 5519.11 0.17 炼油、化工 4377.46 793 13.9 2498.00 0.57 钢铁工业 1555.48 142 4.6 04.55 0.90 有色行业 471.26 164 2.6 46.51 0.10 金属制品 942.07 780 16.5 73.31 0.08 化纤与橡塑制品 916.55 769 15.1 128.71 0.14 非金属矿物制品 542.37 414 7.0 105.98 0.20 材料工业 8805.19 3057 59.6 4257.06 0.48 材料占市工业 27.44% 31.3% 22.3% 77.13% (t/万元 ) 一、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 上海材料工业 占全市工业的1/4产值、1/5的从业人员,但消耗全市工业的3/4能源。粗放型生产难以维继,节能减排、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必要之路。 全市新材料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