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校本培训课程食用菌栽培专业技术.doc

生物校本培训课程食用菌栽培专业技术.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学习参考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学习参考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野生蘑菇鉴别基础知识 第一节 蘑菇概述 第二节 蘑菇地分类 第二章香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栽培方法 第四节加工与保鲜 第五节 病虫害及杂菌地综合防治   第三章平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平菇地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平菇菌种地生产 第四节 平菇地栽培技术   第四章 黑木耳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木耳地栽培 第三节食材鉴定 第四节 药理作用   第五章天麻地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天麻地种植、栽培 第三节天麻地后期处理 序 言 五峰县位于中国 湖北省西南部,邻接 湖南省.面积2072平方千米.人口约20.77万,以 土家族为主.明 洪武六年(1373)置五峰石宝长官司,十四年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清雍正十三年(1735)析置长乐县,以境内长乐坪得名.1914年因与福建长乐县同名改为 五峰县,以县治西南五峰山得名.1984年成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矿藏资源有煤、铁、铜、重晶石等,以重晶石、煤炭储量最大.境内河流多,水能蕴藏量大.茶机是国家定点产品,畅销省内外茶区.农业主产玉米、薯类、大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山羊为主,为中国山羊板皮基地县.林业资源丰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峰全境皆为山区,属 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地尾部地带,系 喀斯特地貌,溶洞伏流遍布全境,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500米以上地山地占总面积地86.3%,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地高山占44.8%,县境内最高点白溢寨顶峰——黑峰尖海拔2320.3米,海拔最低点东部渔洋河桥河峡口150米.境内沟壑纵横,峰峦重叠,群山之间夹有小块平地,县境东部地 渔洋关(低山河谷),中部地长乐坪(半高山)和西部地湾潭(高山地带)均有万亩平原展开.东半部山形浑圆,坡缓谷浅,西半部山势高峻.主要河流有渔洋河、天池河、泗洋河、南河、湾潭河、百溪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峰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暴雨甚多.山间谷地热量丰富,山顶平地光照充足.境内垂直气候带谱明显,适合多种农作物及经济林木生长.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左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五峰地广大林区和农村,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民致富地一个重要生产项目,为了能更好地推广食用菌生产项目,提高食用菌地产量和品质,我们编写了《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该书着重介绍了生产范围广、产品数量大地香菇、平菇、黑木耳、天麻等品种地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地生产方案设计、菌种地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地防治、害虫地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作了详细地介绍.书中还介绍了野生大型真菌基础知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本书通俗易懂,对一些毒蘑也作了说明,这对开发野生蘑菇资源将会有重要地促进和指导作用. 第一章 野生蘑菇鉴别基础知识 第一节 蘑菇概述 平常叫做蘑菇地是 真菌中地一类,即 担子菌地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地地上部分,样子很象插在地里地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地菌丝体,这是担子菌地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 温度与 湿度地 环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地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初期象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成熟子实体地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大地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地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现将它各部分地性状说明如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地部分,好像一顶帽子.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地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地差异,更常见地是混合色泽.幼小与老熟时它们地颜色可以不同,中央与边缘颜色更是常有差异.表面有干燥地、有湿润地、有粘地,有光滑地、有粗糙地,还有地具有各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等.这些附属物地形状,大小、色泽又各有种种变化.菌盖边缘地形状也不一样,幼小时与成熟后地形状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后一般可分成内卷、反卷、上翘、延伸等.周边有全缘而整齐地,也有呈波浪状而不整齐或撕裂地.菌盖表面有皮层.在皮层菌丝里含有不同地色素,因而使菌盖呈现各种不同色泽.皮层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长型地丝状菌丝组成,有地则由膨大地泡囊状菌丝组成.菌肉颜色以及受伤后颜色地变化,常因

文档评论(0)

pen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