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礼仪文化精编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知道,日本、韩国的成人礼相当隆重,仪式性非常强,非常让人不由自主有认真对待自己、思考自己责任与义务及被珍视的感觉,然而,这些国家的成人礼却是从我国的成人礼传过去的。前几天也偶有穿旗袍行成人礼的新闻,然而,脱离了汉文化、汉服的成人礼还是成人礼吗?脱离了服装,如何做到三加? * 需要说:这些汉服衍生物都是属于汉服体系的,只是它们并不能做为“可穿出去”的衣服,它们只是特定场合特定需要的设计,比如舞台装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没人会当作真正衣服穿出去的道理一样。也许刚认识汉服的很多人会拿个图片问“这是不是汉服”,其实如何分辨,只要多看正规汉服自然就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因为正规汉服给人感觉是“合理的、没有违和感”的衣服,而汉服衍生物则不然,会相当有“戏剧化”效果。 * 必须说明:哪怕是现在很多人都认识自己是“汉服爱好者”,所在的是“汉服圈”所谓“爱好者”是某一特定圈子的特定成员,具有狭隘性、排他性。然而不管你穿不穿汉服,穿多少汉服,只要认同汉服的民族属性地位,并且愿意为之做些什么就是同袍,并不因贡献、穿着频率多寡而分,具有广泛性、开放性。两者完全不能赞同,再又,正如日本人穿和服不会认为自己是“和服爱好者”,韩国人会说自己是“韩服爱好者”一样。有些媒体往往以“汉服爱好者”去称呼是不正确的说法,建议大家做采访里加以说明,并端正自己的思想,绝不能让汉服陷入“汉服圈、汉服爱好者”的怪圈中去。 * 汉服发展至今,穿汉服买菜、玩游戏、修电脑、逛街、走访亲戚、工作……汉服生活化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实践着,相信总有一天它会重新真正回到我们身边,汉服正向你走来,你,准备好了吗?做历史的旁观者,还是做历史的书写者,你,选择好了吗? * 根据下摆绕的圈数基本款式可划分成单绕曲裾、双绕曲裾、三绕(多绕)曲裾等。 单绕曲裾 多绕曲裾 14 直裾 黄宗羲深衣 朱子深衣 直裾 朱子深衣: 根据朱熹所著《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深衣。 直领剪裁,穿成交领 黄宗羲深衣: 交领剪裁,当代直裾的雏形 * 穿着效果 15 通裁制:在分裁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意为上下一体剪裁而成。穿着场所视衣服制作工艺而定。 款式上有道袍、直裰(duō)、直身、圆领袍等称呼,衣侧均有开叉 根据衣摆有无可分为:道袍、直身(有)、直裰(无)、圆领袍(可有可无) 根据衣摆位置不同具体为:道袍为内摆(亦称暗摆),直身为外摆(亦称插摆) 圆领袍 直裰 道袍 直身 中衣 襦裙 深衣 大袖礼服 大袖:指两片袖结构中较大的袖片,也称外袖。原为皇后嫔妃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以后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 《朱子家礼》:“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 背子,男女皆服,式样有异。背子也称褙子。始见于隋唐,由袖长半截、衣身较短的半臂发展而来,盛行于宋元时期,至明代发展为披风,形式变化甚多。 宋代妇女从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皆穿褙子,可做常服或常礼服。其基本形制为直领对襟、长袖;袖子可宽可窄;衣长可至膝上、齐膝;也有长至小腿及脚踝。 你认识汉服了吗 你会穿汉服吗 中衣 襦裙 深衣 大袖礼服 16 汉服的禁忌: 右衽 左衽 × 像哥这样就OK啦! 为什么要穿汉服? 汉服劫难 华夏文明数千载,汉服一直在人类衣饰发展史的天幕上散发着最璀璨的光芒,直到明末清初。1644年,满清铁骑入侵中原,满清统治者为了从心理上彻底打击汉人的文化自豪感,摧毁汉人的气节及骨气,颁布了“剃发易服”令,曰:“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强迫汉人剃发如金钱鼠尾,若有人穿着或私蔵汉服将被诛族。 然而,汉人世代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未敢损伤”的儒家思想影响,满清此举激起无数人的强烈反抗,于是统治者进行血腥镇压。一时间,尸横遍野,几千万人为了捍卫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不惜损命于野蛮屠刀之下。暴行如此长达40余年,直至汉服逐渐消亡。 从此,汉人的记忆里,有了对民族服装的缺失感。 国内,“满清杀尽了汉人骨气廉耻”(鲁迅语) 在“文化娼妓”们的吹嘘下 摇身一变成为“千古明君” “最伟大的王朝” 银屏上奴才思想被极力吹捧 “奴才该死”“主子英明” “喳”“喳”个不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节目 至今,辫子这一落后、猥琐、奴化、耻辱的象征在国际社会上仍然被当作中国人的形象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 18 19 二百年前,入清朝鲜使臣洪大容的一番话言犹在耳:“ 中国衣冠之变已百年矣。今天下惟东方略存旧制。而其入中国也,无识之辈莫不笑之。呜呼!其忘本也。见帽带则谓之类场戏,见头发则谓之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