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类 事物形象即物象,具有两个特点 1、具有象征意义 2、具有特定含意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 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托物言志诗”。 咏物诗的特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主要内容 写具体事物 主要手法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双关等 思想情感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表面上写柳,实际是在歌咏春天,诗人用拟人和比喻手法,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物诗真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动作(1分):随蜂悠游,遇雀躲藏(1分);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1分);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1分)。 (2)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2013年全国卷2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  一、如何鉴赏事物类形象 提问方式 ①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③某物象象征什么?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⑤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外在特征: 内在特征: 寓意: 物的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放,无人欣赏,备受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不渝。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1、分析思路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 二要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三要抓物与人在品格、精神、情感上的相似点、“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其中“物象的特征”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图示如下: 外在特征(自然属性): 外表状 态, 处 境际遇 内在特征(社会属性): 精神品格、思想性 格 、志 趣追求 物的特 征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步骤 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步骤(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步骤(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精神等)。 A、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耐寒、清高)即可。 B、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 C 、 组织答案:运用( )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8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62041115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