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 3、意志品质健全 4、人格稳定协调 5、自我意识正确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发展性心理问题 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1)亲子关系 (2)师生关系 (3)同伴关系 (4)异性交往方面 3、学业发展问题 (1)学习动力问题 (2)学习能力问题 (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 1、抑郁症 定义 表现 原因 治疗方法 2、恐惧症 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1.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 2.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3.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3、焦虑症 4、强迫症 (1)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3)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4)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5)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5、网络成瘾 6、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概述 1、含义 2、目标 3、途径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辅导 2、人格辅导 3、生活辅导 4、生涯辅导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强化法 (二)系统脱敏法 (三)认知疗法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 (五)理性情绪疗法 形成新的合理的想法E “虽然我不喜欢犯错,但是如果犯了错,只会感到生气,还不至于到糟透了的地步。” “虽然我讲不好,我仍然是个有用的人。一次行为表现不等于一个人的全部;一件事做不成,不代表我就是笨蛋。” “不犯错最好,但不表示我一定不可以犯错。” 积极的自我谈话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一章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一、品德概述 (一)概念: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 2、认同 3、内化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基本观点 对偶故事一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们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们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了托盘,结果15只杯子都撞碎了。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条,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了,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对偶故事二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的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向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父亲回来时就能用了。但是在打开即将空了的墨水瓶时,奥古斯塔斯把桌布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对每一个故事都问: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些?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规则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他律期 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