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音乐地理学PPT.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音乐地理学 要点: 音乐与音乐地理学 音乐的起源与扩散 音乐地域差异与音乐文化区 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音乐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音乐景观 第一节 音乐与音乐地理学 一、音乐 (一)音乐的定义 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二)音乐的分类 史前古乐 古代音乐 近代音乐 革命音乐 流行音乐 二、音乐地理学 (一)音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音乐地理学是研究音乐的地域分布规律、形成演化过程及地域扩散特点的学科 音乐地理学是研究音乐地域系统的学科 (二)音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音乐的起源与扩散 音乐地域差异与音乐文化区 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音乐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音乐景观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与扩散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一、弦乐器的起源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据说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时,脚触一物发出美妙的声音,他拾起一看,发现原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所发出的声响。墨丘利从此得到启发,而发明了弦乐器。虽说后人考证在墨丘利以前就已经有了弦乐器,但也可能是由此得到了启发。 二、管乐器的起源传说 中国古代历史记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他进入西方昆化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可将其看做是有关管乐器起源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三、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最初的帝王———黄帝,是五千年前创造了历法和文字的名君。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了张有五十弦的琴,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将其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 二、音乐扩散 文化与地理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便是扩散、迁移。因此对于音乐渊源、传播途径、区域感染以及媒体障碍的研究有助于把握音乐的地域扩展与空间演变的文化价值。 第三节 音乐地域差异与音乐文化区 一、音乐地域差异 以美国学者为先导的研究焦点集中在音乐活动与表演特色的空间分布上。其方法是通过图表分析 得出结论。如, 依据统计资料, 绘制音乐大赛分布图、音乐家出生地分布图、音乐协会会员数量分布图等等。此类研究详细、确切, 注重具体现象, 而对研究效益很少问津, 忽略了音乐文化的社会效益研究。 通过对代表地方特色和反映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如: 抒情诗、地方小曲、精美的乡土乐器) 的搜集, 唤醒和帮助人们对区域景观的感知。这种音乐地理的研究手法也正是以往地理学研究中所欠缺的。 分析音乐产生的地理背景时, 对歌词的理解很重要。无论是摇滚乐、通俗歌曲, 还是古典音乐, 均可以从歌词中得知它们各自不同的主题, 如城市印象、旅途暇思、地理景观等。(Henderoon) 把从1890—1970 年近百年间音乐对纽约城市的咏唱综合起来研究, 从而探讨了纽约城市风格的演变。这一研究方法很值得借鉴。 二、音乐文化区 依据音乐同类性质划分音乐文化区是音乐地理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在全球大范围内音乐文化不断产生撞击, 因此, 音乐文化区往往是相对的, 在同一个音乐文化区内,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它音乐文化的冲突与对抗。 第四节 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山歌与高原、山地的关系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山歌,是一种令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唱形式和民歌品种。它产生于野外的劳动和生活之中,主要功能是抒发感情,或倾诉、渲泄郁结在心头的愁闷。少数民族和部分地区的山歌又被称之为情歌。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流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 山歌多产生于高原、山地。北方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陇东高原、青海高原等海拔在2000~5000米的西北高原地区,流传着较多的山歌体裁。晋西北的“山曲”、内蒙古西部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甘宁青一带广为流行的“花儿”,均具典型的西北山歌的风味。这里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成为传唱山歌的理想环境,常年“赶脚”的汉子,为驱赶荒郊野岭的孤独与寂寞,用山歌的形式消遣自娱,歌声中既能让你感受到西北高原的空旷和苍茫,也能使你透析出歌唱者内心的深沉与凄凉。经典山歌有《蓝花花》(信天游)、《走西口》(山曲)、《阳婆里抱柴哥哥》(爬山调)、《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等。这是西北山歌的独有风格。而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则很少有山歌的分布。 中国典

文档评论(0)

134****73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