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病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胆囊结石病概述 讲课内容 一、概况 二、胆囊结石引起的病理改变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三、检查和诊断 四、非手术治疗 五、手术适应症、方式、时机的选择 胆囊解剖与生理功能 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有储存浓缩及排泄胆汁、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一、胆结石概况 胆结石固然重要,是因为它有以下一些特征:①它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疾病,人类认识胆石病的存在,至今已超过2000年,埃及公元前1085——945年的木乃伊里发现胆囊结石,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公元前167年去世的女尸,检查发现胆囊内混合性结石;②它又是一种高发性疾病,近年胆石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在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占人口8%~10%;③它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跨越各个年龄段,并发症和合并症多,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胆结石概况 因此对胆石及其形成机制、胆石病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多年来人们一直寻求和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痛苦少、微创伤,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包括溶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胆囊切除、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等方法,近20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B超、CT、磁共振成像、內镜等技术的应用,使胆石病的诊断趋于完善,在胆石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同时,微创外科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和进展,使胆石病的治疗更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一、胆结石概况 截止目前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其真正导致结石的原因尚未很明确。一般认为胆汁中成分的改变,特别是胆盐与胆固醇在胆汁中含量的变化,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这二者在胆汁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胆固醇是溶解状态,随胆汁排出。如果胆盐过少,或者胆固醇过多,二者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胆固醇便处于过饱和状态,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便沉淀下来,形成结石。 如同时胆囊还有炎症、蛔虫卵、坏死组织及胆色素者,结石就更易形成。而糖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促使胆结石形成。 一、胆结石概况 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 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通常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 胆固醇结石80%在胆囊,胆色素结石多数在肝内外胆管,混合型结石60%在胆囊。 一、胆结石概况 形成胆结石的主要生活因素 1.肥胖:喜静少动,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必然是体质肥胖,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2.长期不吃早餐夜间空腹时间长会使胆汁分泌减少,胆汁的成分也发生变化,其中胆酸含量减少,而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长此以往,便形成胆固醇结石。 形成胆结石的主要生活因素 3.女性特别是多次妊娠、长期服用避孕药或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妇女。因为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增高直接影响肝脏的酶系统,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中胆酸盐含量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加,还能影响胆囊收缩功能,胆汁排放受阻,胆汁淤积,促使胆石形成,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形成胆形成胆结石的主要生活因素结石的主要生活因素 4.餐后零食。现在我国很多家庭晚饭后的生活情景是,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形成胆结石的主要生活因素 5. 偏食:①喜甜食者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过量的糖分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结石的发生。②过食脂类食物,可促使胆汁成分改变,其中胆固醇和胆色素的含量增加;脂肪代谢也易发生紊乱,胆汁易浓缩,胆囊收缩功能也降低,更易形成胆结石。③长期素食者摄入卵磷酯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妨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酯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造成结石的形成。 形成胆结石的主要生活因素 6.肝硬化者。肝硬化病人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