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某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第一章 概 述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县##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1.1.2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定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项目法定代表:##(##镇人民政府镇长) 1.1.3项目承办单位 ##县##镇人民政府 1.1.4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县##2009-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1.1.5搬迁规模及安置类型 易地搬迁##镇##村6个自然村104户471人,选址在本镇龙潭坪村四岔溪安置点集中安置。 1.1.6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574.7万元。 1.1.7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规划实施期2年,即2009— 2010年。 1.2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国发[2001]23号); 2、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2001年); 3、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鄂发[2002]4号); 4、##省人民政府关于对部分特困地区实施开发式扶贫的通知(鄂政发[1998]50号); 5、##省扶贫开发规划(鄂政发[2002]27号); 6、##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04]30号); 7、##省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开发式移民扶贫工作的通知(鄂计地区[2001]224号); 8、##市发改委编制的《##武陵山区搬迁式扶贫规划》; 9、《##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0、《##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 11、##县《“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和试点村规划汇编》; 12、《##县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5); 13、《##市新农村住宅设计参考图集》。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项目所在县——##县基本情况 ##县地处鄂西南山区的清江中下游。东连宜都市,西接恩施##苗族##州巴东县,南抵五峰####县,北邻秭归县和##市城区。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3公里,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54个村96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1190户,总人口41.46万人,其中乡村总户数104169户,农业人口353601人;农村劳动力204097人,其中女劳动力95049人。 ##是##省唯一的一个集“老、少、山、库、穷”五位于一体贫困县。“老”,##是全国256个老区县之一;“少”,##是全国117个少数民族##县之一;“山”,##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地有2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0%;“穷”,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库”,清江流域贯穿全境,自上而下梯级开发建设三个水电站,形成了全国罕见、##独有的一坝(隔河岩大坝)两库(高坝洲水库、隔河岩水库)县,两库水面面积达118平方公里。 2006年全县登记在册的贫困农户为36.2万户12.28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户的34.59%和人口的29.55%。其中绝对贫困农户19647户人口6.68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户的18.86%和人口的16.12%;低收入贫困农户有16382户5.57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户的15.73%和人口的13.43%。全县每年平均返贫人口1100人,返贫率为0.3%。 2.2 项目单位——##镇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2.2.1.1地理位置 ##镇地处##西南部清江中下游,东接龙舟坪、磨市镇,南接大堰乡、五峰渔洋关镇,北与鸭子口乡隔江相望。项目区位图见插页。 2.2.1.2地质地貌 ##镇属新生代以来强烈隆起的云贵高原东延尾部向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隶属于扬子江下游东西向构造带的西延部分。武陵山脉南岭石门支脉和巫山余脉分别由西南和西北切入境内,构成西高东低的地势。镇内山峦起伏,山岭重叠,峡谷幽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201米。 2.2.1.3气候条件 ##镇的气候类型系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同时由于山高谷低切割深,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垂直 地带性差异。清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2℃;平均无霜期285天,其中低山区275—300天,高山区200天以下;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36—38%。多年平均降水量1335.5毫米,最小年降水量811.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754.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洪涝,秋季干旱,冬季寒冷,高山区出现冰冻天气;公路沿线、清江库区周边常发生小型滑坡、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2.1.4土地情况 ##镇国土面积52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49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