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雅学”之道-走“及美”之路——参加浙派名师盛新凤“及美语文”教学成果展学习体会》.docx

《悟“雅学”之道-走“及美”之路——参加浙派名师盛新凤“及美语文”教学成果展学习体会》.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悟“雅学”之道,走“和美”之路——参加浙派名师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成果展学习体会景宁县启文中学附属小学沈丽珍一、相约杭城——缘聚“和美”2017年11月13-15日,丹桂飘香,银杏金黄,我们“和美大家庭”跟着师父盛新凤老师来到了美丽的杭州下沙文海实验学校,参加“浙派名师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成果展”的学习。“和美语文”针对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流弊,在生命层面,顺应生命成长的节律,主客相生,求得生命和谐生长的生态之美;在课程层面。针对学科综合的特点,多项融通,求得教学互动沟通的共振之美;在课堂层面,指向实践运用的方向,以练导学,求得能力提升的实效之美。“和美语文”研究成果已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已出版5本教学专著,其中两本获得浙江省教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盛新凤名师网络工作室又名盛新凤特级教室工作室,也叫“和美语文工作室”,分为实体工作室和网络工作室。实体工作室2011年由吴兴区教育局成立,学员12名。第二届实体工作室学员9名。2015年成立浙江省网络工作室,第一批有14名学科带头人,分别来自金华、杭州、丽水、宁波、温州、湖州等地,第二批12名。除了学科带头人,还有来自山东、四川、安徽等十几个省的网络学员994人。和美工作室有和融系统的课程、和乐共进的团队、和谐相承的梯队、合景无限的平台。工作室本着“和而不同大美语文”的追求目标,确定了“在课堂上千锤百炼,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在碰撞中同促共进”的活动宗旨。2015年10月,我很幸运地成为盛新凤网络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走进了盛老师的“和美工作室”,师父盛老师带着我们悟“雅学”之道,走“和美”之路。二、教学驿站——品味名课为期两天的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会的专家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童富勇、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林志芳、浙江省特级教师沈莉、浙江省名师黄玉平、倪小琴、天津省特级教室李卫东……课例精彩纷呈,领着我们走在从容而智慧的小语路上……盛新凤老师的《天净沙·秋思》。温润的盛新凤老师是和美语文的创导者与践行者,在对美的追求中,她始终坚守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情怀,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在整个课堂上,她以淑美的形象、妍美的气质、优美的语言,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带给我们许多美妙的享受。古人写诗在结构章法方面常用起承转合的程式,以形成天衣无缝的整合效应。盛老师紧扣意象,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具体学情设计出行云流水式的教学流程:一、起——朗读散曲,初步感受意象,二、承——改写散曲,深入体会意境;三、转——替换意象,了解意象作用;四、合——学科整合,再赏意境之美。盛老师在教学这首元曲小令时引导学生学习“胖读”“瘦读”“创读”的方法。将简单的几个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胖读”成一幅幅饱满的画面,想象文中的景;接着又把丰富的画面“瘦读”成一个词“断肠”,感受文中情;不同的景表达不同的情,不同的情看到不同的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进一步引导学生“创读”,创设 “荣归故里 状元郎意气风发”的情,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景,一首新的小令《天净沙?春归》,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促进读写融通。罗才军老师的《文言文三则》。罗才军老师的小古文教学,在他的智慧引导下,整个会场笑声阵阵,台上台下就这样跟着罗老师读着,笑着,品着,度过了一堂课的愉悦时光。首先是在《杨氏之子》中品读对话,体味言语秘妙。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梅—杨氏之子—杨家果,孔雀—孔夫子—孔家禽,在对话中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慧”,继而罗老师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练习文言文对话,假如来的是“柳夫子”“黄夫子”,又该如何应答,学生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应声答曰:“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果。”……罗老师顺势夸赞孩子们“甚聪慧。”然后外读两篇,牧养阅读能力。在《顾长康啖甘蔗》中体会“渐入佳境”《张成洗疾走》中感受“辄不可禁”。阅读古文,让孩子们得到文言学习的美好;阅读经典,为孩子种下安顿生命的种子。施国强老师的《小小“动物园”》。施老师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下园地介绍我自己的旧知引入,把握学生习作的学习起点。然后尝试运用新方法写“我”,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并呈现“评价清单”(第一部分):和动物像吗?句子通顺吗?在自评和相互评价中梳理提示习作中人与动物相似的方面如长相、本领、态度……第三板块是微课引路,自由表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你的家里人又会像什么动物?什么地方像?并提出新的习作要求:把像的地方写清楚。学生练习写家里人,并用“评价清单”(第二部分)自评:怎样把像的地方写清楚的?简单地写几个方面;较详细地写一个事例。第四板块是合作学习,链成绘本。小组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