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评论专栏品牌管理论文 .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纸评论专栏品牌管理论文

报纸评论专栏品牌管理论文   我国新闻评论的产生   我国的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文体,源于古代的论说文。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随着近代报刊的产生发展,它逐步形成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论说文与中国近代报刊上的政论、时评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与当代的新闻评论差别更大,但从“直抒己见”的特点和逻辑推理的论证方式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与现在的新闻评论不同的事,早期的报刊政论不强调新闻性,不注重时效性,写法上多为设言解说,坐而论道。时评,是指以议论时事为主的评论,最初专指时事短评。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清议报》自26期起开辟的《国闻短论》专栏,所登言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时事短评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与政论相比,时评更注重新闻性,特别是时效性,因此更接近于今天的新闻评论。正式出现报刊评论始于近代,我国近代报刊一开始就掌握在外国殖民主义者手里。1815年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主办的。它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也揭开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察世俗》上的言论以宣传宗教教义、宣扬伦理道德为主,虽有个别接近现实的言论出现,但基本上谈不上新闻性。   我国报纸评论专栏的出现   专栏是现代报纸业务发展的结果,最早是以版面或栏目式副刊出现的。早期的报纸多为书版式,不分栏,也无所谓编辑,嗣后出现了“白门柳色”、“铁瓮涛声”之类固定题名,这既是标题的开始,也是栏目的萌芽。它的意义在于分类编辑。这样,副刊文字就可能被集中刊登,辟为专栏,出现了“文苑”、“杂著”、“玉倌新镌”等早期著名的文艺类栏目。1900年分别创刊于上海、广州的《苏报》和《中国日报》的《中国旬报》,各自在正版上设有“豆棚谈助”和“鼓吹录”,首次固定了栏目式副刊的形式,并为后来的一些报纸所沿用。1904年,《时报》创刊伊始,革新编制,明确了分栏编辑法,首创时论,分设小说、介绍新书、6词林、插画、口碑丛述、籁谈拾零6个文艺栏目,促成版面式副刊内容编制的健全。至此,报纸成熟了,版面副刊也成熟了,诞生了具有综合编辑特点的《申报.自由谈》。[3]评论专栏也就是专门发表评论文章的固定栏目。在这些固定栏目里发表的评论文章被称为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是指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发表的评论。[4]专栏评论是评论的一种,它是有固定栏目名称、定期刊发的、作者个人署名的、短小的新闻评论。   我国报纸评论专栏的沿革   2.3.1建国前我国报纸评论专栏的情况   我国的言论专栏有着悠远的历史的,从20世纪初,梁启超办《清议报》时的,“国闻短评”、“饮冰室自由书”专栏,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的“随感录”,到20年代末由邹韬奋主编的上海《生活》周刊,于1927年起创设的“小言论”专栏,都各有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940年1月14日开始,当时的《新华日报》在第四版增设了“二三事”杂文专栏和“老实话”随笔论坛,这是国民党反共高潮期间为适应新的斗争而设的,登载的文章颇具鲁迅杂文风格。   2.3.2建国后我国报纸评论专栏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省委党报偏重于主体评论,如社论、短评等。专栏评论在机关报上显得相对冷清,除了上海《新民晚报》从5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未晚谈”,60年代初《北京晚报》邓拓的杂谈专栏“燕山夜话”,《长江日报》马铁丁的专栏评论之外,专栏言论几乎一片苍白。文革期间,评论更是受到重创,几乎停滞,形成“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的局面,专栏评论的境况可想而知。在这段时间,人们习惯于篇幅大小来衡量评论本身的价值。当时以编辑部评论居多,尤以社论为主,内容重要,每文2500字左右,多是则洋洋数千言。至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十年动乱”时期,则以“两报一刊”社论和“四人帮”的“大批判”文章压倒一切、主宰一切。   2.3.3改革开放后我国报纸评论专栏的情况7   作为专栏评论真正引起媒体特别是党委机关报的重视是在揪出“四人帮”,结束文革动乱之后。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后进入历史新时期之后。一方面,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思想禁锢解除,言路广开,人们渐渐可以说话,也敢于说话,在这种形式下,报刊的主体评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期望发表意见的客观要求,媒体亟需开辟新的言论渠道,直接反映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较早出现于报端并有一定影响的专栏言论有《哈尔滨日报》1978年1月创办的“大家谈”,有《解放日报》1978年7月创办的“解放论坛”。而最具代表性的是《人民日报》于1980年1月2日开始在头版设置的“今日谈”小言论专栏。随后,《天津日报》的“津门小议”、《四川日报》的“巴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