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与OTC.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症状与OTC.ppt

临床常见症状与非处方药选择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药科主任 上海复旦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药房杂志副主编 黄 仲 义 主任药师、教授 执业药师执业中最常遇到咨询的症状 各种疼痛—头痛、牙痛、咽喉部疼痛、关节痛、四肢及肌肉酸痛、胸痛、胃病等 各种上、下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头痛、咽喉部疼痛、鼻塞、咳嗽、发热等 各种消化系症状—上腹饱胀、嗳酸、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上下腹疼痛、食欲减退等 上述三大类症状为执业中最常遇到咨询的症状;此外尚有局部、妇科、五官科、儿科、皮肤科等各种症状,故症状众多,本讲座仅对上述三大症状群进行讨论 症状与疾病 症状是疾病具体反映与表现,引起病员不适感 症状的多源性 疾病的多样性症状 因此对症状与疾病之间关系必须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治疗症状的各种非处方药选择的基本工作程序—十字诀 一看 二问 三听 四想 五说 总之“十字诀”是执业药师在执业中帮助顾客进行自我药疗必须遵循的基本工作程序 治疗症状的各种非处方药选择的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判断 症状鉴别—药物选择的最基本与最重要点 病员状态与相关疾病—药物选择的相关基础 在上述二点基础上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协助病员完成自我检测与自我诊断 常见不良反应—注意点、禁忌症与该病员相关性 最终选择—在多种药物比较基础上作出非处方药推荐,包括品种、剂型、剂量、疗程等各个方面,以达到缓解症状目的 必须告知点—应告知使用中注意点,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确保治疗安全性 疼痛症状的药物处理(不包括上下腹痛) 主要应用下列几类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 人工合成非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氯唑沙宗等 上述各类疼痛症状缓解剂中主要用于非处方药中为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从作用机制划分 解热镇痛药—解热止痛作用 抗炎镇痛药—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从结构划分 水杨酸类 吲哚类 芬那酸类 吡咯类 昔康类 昔布类 前体药物 由于本类药物中大都具有羧酸根,故均具有局部性刺激特征,除个别几类外 非处方药中主要应用非甾体消炎品种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吲哚美辛 卡巴匹林 萘普生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多种感冒咳嗽复方制剂非处方药中主要成分 非处方药中非甾体消炎各种品种介绍 阿司匹林 中等度解热镇痛作用 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此外尚可促进尿酸排泄 影响阿司匹林吸收因素 口服一般在20-60分钟吸收,但影响口服吸收因素众多 直肠给药吸收慢不稳定 体内分布迅速广泛 肝内代谢经肾排出,半衰期与剂量有关,在0.25-20g范围,其t1/2β可在2.4-19小时 作OTC制剂中阿司匹林的适应症 各种中等度钝痛,但对外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疼痛无效 解热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 退热、镇痛:血浓度应为15-20μg/ml,当达到58μg/ml时,70%发热病人可恢复正常体温,一般建议在10-100μg/ml范围内 镇痛作用剂量:325-600mg/4小时,最大剂量3.9g/日 解热作用剂量:10-15mg/Kg/4小时,不应大于60-80mg/Kg/日 阿司匹林使用中的注意点 重度肝、肾功能不全,应避免使用 可产生缺铁性贫血 产生胃溃疡(长程治疗),食管炎及消化道出血及其它消化道症状 高热40℃以上者宜用小量以免引起晕厥 妊娠期及儿童不应推荐 由于上述不良反应,故在推荐用于解热镇痛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再作出推荐 对乙酰氨基酚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中等度) 但镇痛作用较弱 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吸收 口服:易吸收,可达剂量的60-98%,但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吸收50%左右,活性炭对片剂、混悬剂吸收约可减少吸收50% 直肠:仅吸收30-40% 对乙酰氨基酚适应症 用于感冒发热的早期及进展期,作用退热、镇痛药,其镇痛作用要求血浓度为10μg/ml 用于各种中等度疼痛,例如:头痛、牙痛,也可用于三阶梯止痛中一级止痛。剂量:0.3-0.6g/次,单次剂量不应大于1g,一日量不宜大于2g,绝对不能大于4g 对乙酰氨基酚应用中注意点 安全性:过量会产生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包括肝坏死,肾功能衰竭等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由于本品3岁以下及新生儿不宜应用 在中毒时早期症状与感冒发热症状相似,不易检测 最佳方法应监测血浓:服药4小时后血浓度<200μg/ml,12小时后应<50μg/ml,如中毒时应建议病员及早去医院,可采用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但本品与阿司匹林差异为不会引起胃肠出血 布洛芬作用 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时,其消炎、镇痛、解热等症状缓解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强于对乙酰氨基酚 对血象与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布洛芬吸收等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1-2小时达峰 蛋白结合率高达99% 分布容积仅0.1

文档评论(0)

zhoubingchin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