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新·忧国与议学:宋育仁诗注中的张之洞.docVIP

钟永新·忧国与议学:宋育仁诗注中的张之洞.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忧国与议学:宋育仁诗注中的张之洞 钟永新 【摘要】蜀中名家宋育仁为张之洞在成都所创尊经书院时期的门人,宋育仁在张之洞去世后撰有挽诗十首,附有诗注,可弥补两人交往史料空白。受张之洞的影响,宋育仁返川后兴办实业,是近代四川开风气的重要推动人物。张之洞与宋育仁的交往,体现了忧国与议学两大主题。 【关键词】张之洞;宋育仁;甲午战争;思想交往 一、张之洞、宋育仁交往新材料的发现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晚清重臣张之洞对四川文化教育影响深远,其在成都创办的尊经书院,培养出大量精英人才,门人之一的宋育仁秉承他的事功作为,办学办报办实业,可谓“四川张之洞”。 有关两人的交往材料见载甚少,台湾学者王尔敏所撰《宋育仁及旅英探索新知及其富国建策》提及未见《张文襄公全集》收录张宋书函,仅见戊戌变法之年(1898)八月,张之洞在门人杨锐被抓后十分震惊,迅速发电报给正在四川办《蜀学报》的宋育仁叮嘱“立言选报,务须斟酌”。另有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评析廖平时,记载廖平、宋育仁同赴湖北拜见张之洞,“夜饮剧谈,达旦始散”,其他资料未有再获,有待进一步钩沉。 后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查阅《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第58册《张文襄公荣哀录》,发现宋芸子观察育仁诗歌十首、挽联一幅、挽词一首。宋芸子即宋育仁表字,此诗为其它宋育仁诗文集未收录,值得注意的是宋育仁在诗中增补大量注解,大约2千多字,详细描述晚年张之洞与宋育仁的思想学术交流情况,有助丰富张之洞和宋育仁的人物研究。 二、宋育仁诗注的内容解读 整个诗注分为三部分,内容涉及湖北办厂(1-3首),甲午风云(4-8首),学术夜谈(9-10首),为宋育仁亲笔记录,真实可信,从中可了解许多历史事件的背景始末。 忧国丹心久,还朝白发新。 班头上柱国,第一外台臣。 炳日千秋鑑,回天四海春。 不嫌迟作相,今用读书人。 文经兼武纬,后乐每先忧。 剑佩钧三奏,云霄羽一筹。 夷吾出江左,陶侃在荆州。 早计成功退,功成晚邺侯。 自移镇鄂,即注重练兵,设枪炮厂,常引陶侃“惜分阴”以勖官士。甲午之役,各省枪械皆资于鄂,曾语育仁云:李建堂、于次棠,岂非正人?!第于海疆告警,则就鄂求军械。比事罢,则又言制枪炮之非,何为作此亡国之臣语耶?[1] 【按】张之洞移镇湖北以后,注重练新兵,设立枪炮厂,从而为后来甲午战争中各省提供枪械,其间张之洞对宋育仁说及李建堂、于次棠在海疆告警时求助于湖北提供军械,事件过后,李、于却又非议生产枪炮弊端,令人愤慨不解。 九轨达通途,官山冶一炉。 驾鼋鞭入海,蹠掌缩成图。 建议先天下,隆规拓上都。 非常难虑始,当日足音无。 丁亥戊子间,合肥议延接关外铁路,时论骚然,下各督抚议。夫子独主建中国腹地干路,时为创闻,群疑众难,朝议以他人不能任此。公建议则请公任之,乃由粤移镇鄂,是为卢汉铁路之原起,即今京汉铁路。又以武汉居天下之中,炼铁为制造之祖,相大冶煤铁,创汉阳铁厂,厄于官币,支绌为之。师曾为言,部中举措不知命意,如以铁厂不必办,奏罢可也,乃不然,但限定只拨二百万,明知断不敷,然则意若曰:事不望办成,第准其耗二百万耶?既而过津见合肥,语次铁厂,力言其不就大冶而立厂武汉为失策,且言得意门人,当为出一计。育仁遽答曰:书生不识时务,不敢言,第旁揆情形,部持欵,少与之,故为难耳,如有北洋财力,亦自立办。及铁厂成立,款愈难为继,乃保盛京卿宣怀承其事。[2] 【按】丁亥年,李鸿章建议延接关外铁路,张之洞则主张修建内地铁路。因系张之洞提出此议,故由他担任实施,张之洞于是从广东移镇湖北,筹建卢汉铁路。当时先建汉阳铁厂,部中只拨有二百万,资金缺乏。当张之洞过天津与李鸿章见面,还继续为铁厂筹设力言,希望门人出谋划策,宋育仁建议可增加北洋财力。后来铁厂修成,续款减少,故有保举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之措。 山海望同归,輶轩待访谁? 伐交谋不用,凿空语成欺。 横海惊胡马,连江照楚旗。 当时淮泗满,独仗论安危。 通使以来,无人觇敌国,惟曾颉侯、薛庸盦副都日记,备掌故亦不及其国是、国俗、民业、军形,至于学校、富强之本更无能言之者,此外纪述多闻之译人,但夸其船坚炮利以恫喝,为主和之策。夫子独先见远筹。有自使间归者,必虚怀延勖。癸巳育仁随使欧觇人国,著《采风记》,始以“学校”立专门。甲午倭用朝鲜与我寻釁,政府不知海军实情,遽请宣战,但欲以严法紏将帅迫之使战。而军界使职,悉合肥主之,要地布满,莫可谁何。军无探谋,又仓皇命将,数道出师不相统,诡曰,寇至则先走。是时朝野众望,皆属於师。有诏,移南洋,至即统筹军需,电问借款,云:台闽、江南合借一千万两或一万镑。四电各国驻使,谋购船械。寇从海来,但以游骑扰东,而诸军望风溃师。电驻英使,为言远交近攻之策,龚使目笑之,时在使间,与争,遂失欢。 [3] 【按】自通使以来,出使日记内容多记载国是、国俗、民俗、军形等,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