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2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 说明: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但核心理论,并不庞杂。抓住根本则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舍本逐末则千头万绪、难得要领。学中医,最重要的是学习其思维方式,并学以致用,而不是贪大求全、流于玄谈。 中医核心理论实例讲解系列之一,原著名为:《脏腑理论临证指南》。主编:崔应珉、李志安、王宪玲,计427页。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发行。此书将理论实病例结合讲解,极为实用。今整理成文,共同学习。 绪 言 脏象,原作藏象。“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其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两者结合起来就叫做“藏象”。 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脏象理论是借助以“象”测“脏”,以外揣内等方法,研究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机理和特点及其与相应脏器的关系,并阐述这些脏器的功能变化与健康和疾病的内在联系等的理性认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有诸内,必形诸外。”“脏”的变化决定着“象”,而“象”又反映着“脏”,“脏”与“象”既对立又统一。活体上显现的“象”是极其丰富和不断变化的,它能动态、客观而真实地折射出内在生理机能的状态及其所发生的变化。相比之下,这种方法虽远不及显微镜下所见离体或尸体组织那般细微、具体而精密,却以不割裂联系,动态客观地整体观察把握而见长。这些,使得来自于反复医疗实践的脏象理论更加贴近医疗实践,指导临床诊治并为诊疗效果所验证、充实或修正的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丰富。 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所构成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这五个系统不仅都受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时互相之间也紧密联系,从而使人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有脏腑、形体官窍等。其中,以脏腑,特别是五脏为重点。五脏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六腑和奇恒之府均隶属于五脏。所以脏象理论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本书以五脏为核心,将其所联系的六腑、形体官窍和神志,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并对脏器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 脏象学说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动的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以五脏为中心,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把握人体,是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脏象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中药、预防等各个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脏象理论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理论基础,上下几千年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并不断通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所丰富、充实、完善和提高。 第1章 心系理论与临床 一、心的主要生理作用 心居于胸腔之内,形似倒垂的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称其为“君主之官”。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二: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互为表里。 二、心的主要病理变化 因为心之生理功能主要为主血脉和主神志,所以在病理条件下,反映在临床上的症候就离不开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又心包为心之外卫,故温邪逆传,多为心包所受,而心本脏之病多起于内伤,如禀赋薄弱,脏气虚损,或病后失调,思虑过度,伤及于心脾,都是心阴虚或心阳虚之病因。心阴虚的主要病机为心血亏耗,心阳虚的主要病机为心气不足,两者都能表现为心神不足。若情志抑郁,化火生痰,痰火上扰,或气滞脉中,瘀血阻络,或饮邪阻遏心阳,均可出现心之热证和实证。 三、理论阐要与临床应用 《一)心主血脉 理论阐要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和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不停地流动,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则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缓和有力,胸部舒畅。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且破碎疼痛,脉数,心胸烦热,不易入睡。若心血虚,则面色与舌色皆淡白无华,脉细无力,常觉心悸,心慌。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

文档评论(0)

yang4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01515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