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入门与提高.doc

  1. 1、本文档共2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学入门与提高 中医医学生必读丛书 温病学学习之入门提高必读 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 热病的总称。温病学,就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与辨证论治的一门 学科。因为温病学所包含的病种非常广泛,所以它对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的 辨证论治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充分地彰显了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因此,加强 滠病学教学,普及温病学知识,使温病学的理论更广泛地指导临床实践,在当 前乃至今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本温病学讲稿》的原稿是本人于2002年9月奉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主讲《温病学》录制的多媒体光盘中的录音稿。 这套光盘发行量较大,反映尚好,所以应人民卫生出版社之约撰写本书,就以 这套光盘的录音稿为蓝本进行了加工。原光盘是为教学示范而录削的,由于 课堂教学的需要,有些内容难免重复,这次整理出版过程中作了删减,个别内 容的顺序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但仍保留‘了口语的形式。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 研、临床工作者参考,也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温病学之用。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分。“上篇总论”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的常 用诊法、温病的治疗等内容。为佼读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温病学形成有关 的历代主要著作及主要温病学名家的学术观点,书中对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作了较详细的讲解,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中篇各论”分为八章,分别讲述 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痘、烂喉痧八种温病。在每个病种 里,都分别讲述了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与辩证论治。书中时每个证候都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方荆也作了详细的阐释,还对某些相疑似的方证作了鉴 别分析,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二。为了使读者对每个病种的传变规律形成一个 完整的印象,书中在每个病种后都附有传变规律及证治简表,使读者一目了. 然,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三。“下篇温病学名著选讲”分为二章。第一章“叶香 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重点阐发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第二章“《温痛 条辨评介一昊鞠通学术思想探讨”重点介绍了温病条辨》的体例及编写特 点、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这两章的讲述,较少引用前人的评注,主 厂刘景源温病学讲稿一 要是介绍本人学习叶、吴两位温病学名家著作的读书心得及用于指导临床的 体会,这是本书的特色之四。 由于书中的方剂都是选自古代医籍,为了使读者了解原书原貌,时方中某 些现在已不用或禁用的药物如金汁、犀角等都予以保留而在讲解中加以说明 (犀角已禁用,现临床应用时使用代用品)o方剂中仍沿用原书剂量如两、钱 ·等,现代剂量加括号标注于后。各病种之问的证候每有互相重复,本人在讲述 中采取了“详于前而略于后,详于后而略于前”的讲法,比如“内闲外脱证”在 风温、春温、暑温中都可以出现,就在前面的风温章中重点讲述,后面不再作为 重点d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温病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体会,本人认为《温病学》 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的学科,它对临床各科的发热性疾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 指导作用,而《温病学》的理论不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 学习《漫病学》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战,只有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 证理论,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温病学》的内容。可以说,“读经典,作临床”是 学好温病学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必由之路,也是继承发扬、开拓创新的必由 之路,我恳以此与中医界同道共勉。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蚨点或错误之处,欢迎同道师友批评 指正。 f L一前 :苎: 口 刘素源 2007年3月26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争丫 圜黍 上篇总 第一章温搞学的形成与发展…….. ……3 一、战国至隋、唐时期——萌芽阶段…. ……………………3 1.《黄帝内经》与《难经》关于温病的记载……………………………4 2.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对温病的认识………………………4 3. 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对温病的认识……8 二、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 ……………………9 1. 伤寒补亡论》对温病病因与发病的新见解………………………9 2.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对温病治疗学的贡献…………………10 3. 医经溯洄集》对伤寒与温病之区别的论述……………………10 三、明、清时期——.形成与发展阶段… ………………….12 l. 伤署全书》论暑病…… ………………….12 2.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12 3.证治心传-部几乎被湮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g4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01515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