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分7级,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1、土纲:最高级分类单位,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诊断层或诊断特征划分,共分14个土纲。 初育土 干旱土 均腐殖土 灰土 硅铝土 铁硅铝土 铁铝土 盐成土 潮湿土 有机土 变性土 火山灰土 人为土 其他土壤 2、亚纲:根据同一土纲内,成土过程中主导因素的差异划分。如硅铝土分为常湿润硅铝土、湿润硅铝土、半干润硅铝土和滞水硅铝土。 3、土类: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因素的土壤性质差异来划分。 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根据是否偏离土类中心,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及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分。 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命名采用分段法: 土纲、亚纲作为一段,土类、亚类作为一段,命名改变用景观命名的惯用法,另外还借鉴了发生学的一些命名,如红壤、砖红壤等。 这里的红壤与发生学分类中的红壤不完全等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目前仅涉及到亚类以上的级别单位,共分14个土纲、39个亚纲、138个土类和588个亚类,如表3-8. 土壤类别的排列主要反映了土壤的发育阶段。 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引言 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一、引言 我国土壤分类萌芽开始于公元二三世纪的《禹贡》和《管子˙地员篇》。 近代土壤分类开始于30年代,借鉴美国土壤分类的经验,引入大土类的概念,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 新中国成立后,土壤分类研究大致分三个时期: 1949-1953:继承先前所建立的土壤分类系统; 1954年后开始土壤发生学分类研究 1980年后,开始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依据的土壤系统分类 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1988)属发生学分类。南京土壤所组织了1991年《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属诊断分类。 土壤学会拟订的《全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及 二次普查后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是我国土壤 发生学分类的典范。 (1)分类的基本原则 发生学原则:以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及土壤属性为基本分类依据,把土壤作为历史自然体进行分类。 统一性原则:将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统一分类,揭示其发生上的联系与演变规律。 二、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2)分类单元与其划分原则 二次普查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分类,以土类和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 土纲:土类间发生与性状的共性概括,全国分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等12个土纲。 亚纲:根据成土过程中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差异将土纲划为不同的亚纲。铁铝土分为湿热铁铝土和温暖铁铝土。 ③ 土类:分类基本单元,是在一定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下,经过一个主导或几个附加次要成土过程,具有一定相似发生层次。划分依据: 地带性土壤类型与生物、气候条件吻合;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受母质性质、潜水位高低的影响。 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灰化过程或潜育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熟化过程 每一个土类具有独特的剖面形态及相应属性,尤其具有鉴定土壤类型的诊断层,灰化层、粘化层、潜育层等 同一土类内,具有相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方向与途径,如红壤的酸性、盐碱土的盐基离子含量、褐土的干旱问题等。 ④ 亚类:土类内根据不同发育阶段与不同土类间的过渡,进一步划分所得。 褐土分为淋溶褐土和石灰性褐土 主要成土过程中附加的次要成土过程,盐土和草甸土间的过渡类型:草甸盐土亚类和盐化草甸土亚类。 ⑤ 土属:土属是土类内由于地方性因素导致的区域性差异 成土母质型:残积、洪积、冲积母质;酸性、基性母岩风化物 地形部位特征:岗坡地——干燥、温暖;洼地或阴坡——冷湿。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矿化度、土壤化学组成 古土壤残留特征:残余盐土、残余沼泽土、残余干旱土 耕作影响:黄垆土、耧土等 ⑥ 土种: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同一土种发育在相同的母质上,具有相似发育程度和剖面层次排列。 主要发生层的排列顺序、厚度、质地、结构、颜色、有机质含量和pH值基本相似,量上稍有差异。 ⑦ 变种:土种内根据某些性状的差异,如表土的质地变化;表土层下次要的质地层次出现;质地层次厚度或层位变异等。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二次普查后1992年出版): 共分12个土纲、28个亚纲、61个土类、233个亚类。 1992年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对土壤的命名: 分级命名法,土纲、土类、土属、土种可单独命名。 土纲名称有土类名称概括而成; 亚纲名称则为在土纲名称前加形容词; 土类名称以习惯名称为主; 亚类名称为在土类名称前加形容词构成; 土属名称从土种中概括选择; 土种和变种名称从当地土壤俗名中提炼而得。 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组织进行的诊断分类,以1991年出版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