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的体会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经济学的体会汇总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现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应该称为“现代经济学”,只是但是出于意识形态等因素考虑,为了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所以称其为“西方经济学”。为了与课本接轨,在这里,我还是称其为西方经济学。 一门科学,应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西方经济学以其严谨的理论架构和独特角度分析,使其不同于社会学以及哲学,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一套对现象做出理性解释的理论。 林毅夫老师曾经说过:要想成为经济学家,其实是可以“速成”的,只要记得两个理论:一个是相对价格,比如说日本的房子都很小,而电视机就比较大;而美国房子都很大,而电视机就比较小。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地价相对美国来说就贵,电视机相对来说则很便宜。这就是相对价格。还有一个理论就是收入效应,就是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也会随着增长(只不过根据弹性的大小不同,增长的幅度也会不同)。 其实这两个理论也就是经济学的最基础的两个工具,掌握好工具,你才能乘帆远行啊。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好象是罗伯特 索洛)说过“经济学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它的所有理论只要用一张纸就可以写满。”所以说接下来就要看我们怎么样使用这些“工具”——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又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建立在他们上面的一些分支,诸如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现在还包括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贫穷经济学”。 千万别忘了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说上,假说改变了——由于环境资源或者经济发展政策变化导致的假设的变化,那么理论也应当随之改变。从而才有一些理论的衍生扩展和创新。所以你在简化模型的时候应当注意理论的假设前提. 虽然国外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地,他们的理论发展也处于世界的最前沿水平,但是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在引进国外经济学理论的时候要考虑到理论的“水土是否相服”的问题。例如象林毅夫老师所说: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重大的,隐含假设,就是假设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自生能力(“自生能力”这个概念,我在《国有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中有介绍:即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假设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管理下,不需要外力支持——指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能取得社会的预期利润率,就称此企业具有自生能力)。这在发达国家适用,因为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其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因此都具有自生能力,但是在像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却不适用(详见“国有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初俄罗斯以及东欧一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休克疗法”导致了经济崩溃。 所以说我们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的理论,但要强调的是,要学习它整个理论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进行有选择的借鉴。 自二零零零年开始学习经济学,至今七年有余,惭愧的是却毫无建树,而现在呈现在方 家面前的文字,主要是我想就西方经济学的书籍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尚企大家 斧正。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对诸书籍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分化,既借鉴了传 统的划分方式,又有个人的主观倾向在里面,提请大家注意。 一.初级读本 《经济学原理》(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适逢互动出版网在高校搞促销,当时好像 是九十八元钱一本(原价二百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本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几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顺畅地阅读本书,但是大家不要轻视它——要知道,“ 书中任何看起来枯燥无味的部分,都有作者的匠心在里面!”这本书我看了五遍,分别用蓝 黑色钢笔、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黑色圆珠笔、绿色荧光笔批注,整本书画的面目全非 ,我后来又买了一本作为收藏。在这里,我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地叙述,其目的并不是对一 本书的推介,而是建议大家不要忽略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学本质——而这正是此书编 写的初衷。 《经济学》&《经济学小品案例》(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样是经济 学的科普读物,斯蒂格利茨编写的这两本书和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其写作风格迥然不 同,尤其是反复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更是感觉斯蒂格利茨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国外的这两位经济学大家显然洞察了经济爱好者的心理,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极其擅长以 独特的视角切入问题,后来国内也渐渐兴起了这种风格的写作方式,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与上 述二位作者的巨大成功密切相关。《经济学小品案例》是一本经济学案例的小册子,读者有 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之后可以通读,但是与斯蒂格利茨编著的《经济学》相比,此书便相形见 绌了。 《经济学》(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此书结构庞杂,包罗万象,渗透了一位经济学 家对经济世界的深刻理解。按照常理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